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农+文+旅+商……合肥上“新”!
2025-04-25 18:25:3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春晓责编:赵滢溪

  4月21日以来,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调研式集中采访团分别走进中国中部花木城、聚星粮驿1953和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以下简称“新粮仓”)等地,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合肥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业态勃发与城市空间迭代展现的新气象,感受新质生产力的新活力与城乡协同发展的新画卷。

视频制作:吴弘

   正是“粮”辰美景

  曾几何时,逛街的“老三样”是吃饭、购物、看电影。如今,走进合肥的诸多文化商业街区,品质餐饮、文娱体验、潮流运动已变成逛街“新三件套”。

  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优化供给体系、丰富消费业态等举措,合肥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效应的消费能级跃升之路,位于蜀山区的新粮仓就是其中代表。

农+文+旅+商……合肥上“新”!_fororder_33

文化商业新地标新粮仓 摄影 刘庆桥

  隔三差五,“00后”王琪就会约上好友,到离家不远的新粮仓开“盲盒”。“这里各类业态特别丰富,建筑风貌很有特色,拍照特别出片,每次来都会有不同的体验。”王琪说。

  新粮仓项目负责人姚毅介绍,目前新粮仓日均客流超4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1200余万人次。

  这一颇受合肥人追捧的顶流“打卡地”,开业还不到一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93年的安徽省机械化粮库。

  2023年,往昔存储粮食的“老粮仓”经过更新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集文化、艺术、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全天候开放的“新粮仓”。2024年,新粮仓获评商务部“商文旅融合型”典型案例、安徽省“皖美消费新场景”。

农+文+旅+商……合肥上“新”!_fororder_34

夜幕下的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 供图 合肥文旅

  从闲置粮仓到文旅地标,新粮仓的蜕变和“出圈”不是个例,而是合肥市探索“商文旅融合+城市更新”路径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合肥大力推动场景创新,打造了一批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商业地标。目前,全市共有5万平方米以上的在营大型商业综合体68家,总商业建筑面积超700万平方米,2024年度总销售额约410亿元。

  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改造,更是产业与文化的重生,正如合肥市商务局副局长余波所言:“场景创新不是简单改造建筑,而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文化赋能的模式,让商文旅体交互赋能,此举不仅能让工业遗存重获新生,还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多极活力。”

    花木如此多娇

  近段时间,每天上午8点不到,在合肥美迪园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迪园艺”)的组培实验室里,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的“95后”硕士袁应菊都会戴着无菌手套,观察培养基里月季新品种的生长情况。

  2025年5月,这些新品将经历从实验室到大田的“通关考验”。

  “过去是市场上什么好卖就种什么,现在是实验室里创造市场需求。”在该公司总经理刘维敏看来,他们踏足“研发”的转变源于自身发展需求。

农+文+旅+商……合肥上“新”!_fororder_35

市民在合肥市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选购花卉 摄影 徐勇

  作为一家2005年就成立的园艺企业,美迪园艺2024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亿元,但利润率却持续走低。

  面对电商平台的价格“厮杀”,刘维敏果断选择向产业链上游突围,与包括安徽农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院所共建组培中心,研发花木新品种;招揽更多青年研究人员加入公司,组建育种研发团队;联合300多户农民建立“研发—试种—推广”链条,用新品种溢价破解低端竞争困局。

  “我们有信心既让合作农户持续增收,又让企业获得稳定的优质新种源,从而开拓更广阔市场。”刘维敏说。

  在占地640亩的中国中部花木城(以下简称“花木城”),像美迪园艺这样的入驻企业并非孤例。

  目前花木城集聚700余家商户,已形成从种苗研发、智能种植到场景销售的完整生态,并建有花卉科普馆及12座智能温室。

农+文+旅+商……合肥上“新”!_fororder_36

采访团走进合肥的花木城 供图 薛文茹

  经过多年发展,肥西的苗木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县苗木种植面积达28.7万亩。在肥西县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江婷婷看来,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不仅与相关花木园艺类企业休戚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广大苗农的经济收入。

  江婷婷说,为了提升广大苗农收入,花木城创新实施“联农带农”模式,通过技术培训、品种改良和市场对接,引导苗农业务从传统的工程用苗转向家庭园艺市场,实现转型发展。

  截至目前,该县已培育2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个乡镇的种植面积超过万亩,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

  “我们将全力推动苗木花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让‘绿色经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江婷婷表示。

    乡村焕然“驿”新

  “以前住民宿,在周围散散步,感受一下自然,大多第二天就回去了。现在不一样,既能读书品茶,又能烧烤看音乐会,住下来就不想走。”近日,合肥市民周女士特地从市区驱车前往位于肥西县铭传乡的民宿综合体。

  目前,占地143亩的聚星粮驿1953共有52间民宿客房。这些民宿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创新性融入剧场、星空营地、音乐厅、阅读空间等现代文旅设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性融合。

农+文+旅+商……合肥上“新”!_fororder_37

聚星粮驿1953  供图 安徽文旅

  “这种多元化业态组合,丰富了游客体验,‘回头客’也越来越多。”聚星粮驿1953相关负责人说。

  为盘活乡村闲置土地资源,肥西县创新探索,将艺术、文化等元素融合,在完整保留老粮站历史记忆与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满足了现代阅读与文化活动需求。

  这个由废弃粮站改造的民宿综合体,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昊表示,聚星粮驿1953通过民宿、餐饮等业态的植入吸引游客,发展当地农业配套支撑产业,带动周边蔬果基地、生态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仅2024年一年,它就为村集体贡献约120万元的经济收入。”

  李阿姨是当地村民,如今在聚星粮驿1953工作,每天都乐呵呵的。“现在不仅山更绿水更清,还能就近找到一份工作,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生活特别开心。”

农+文+旅+商……合肥上“新”!_fororder_38

市民在聚星粮驿1953露营游玩 供图 肥西发布

  近年来,肥西县依托“一山半湖、古镇运河”的优质文旅资源,编制了《肥西县全域旅游规划》,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当地民宿的品牌影响力。2021年以来,肥西县累计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4亿元,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500万元。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合肥市近郊旅游首选目的地、长三角旅游特色目的地。”王昊表示,肥西县正通过盘活各类闲置资源、带动村民增收、促进产业融合,走出一条以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文 汪涛 吴沁梅 郭子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