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啊,你家今年瓠子收得差不多了吧?这个品种还好卖吧?这地要休耕一个月,养一养地力,否则会影响下一茬种植的。”近日,在位于舒城县桃溪镇的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阮琦琦向蔬菜种植大户陈士波问起今年蔬菜种植情况。
“农科所的技术员对我们太关心了,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来向我们了解情况。每年还给我们推荐新品种蔬菜。像这种短瓠子,就是阮所长去年推荐的,比老品种每公斤价格高了一两块钱呢!”陈士波告诉记者。
近年来,舒城县农科所充分利用科研场所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通过打造“田间课堂”,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先进的农业技术、最新的蔬菜品种走出研究所,走向田间地头,走到农民中间,促进增收致富,受到广泛好评。
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有6000余亩种植基地,主导产业为优质蔬菜、绿色稻米种植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里不仅有蔬菜种植大户,还有41个大棚是我们农科所的实验大棚。”行走在科技园区内,阮琦琦告诉记者,41个大棚种了400多个品种的辣椒、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
“我们每年都会挑选出最适合舒城县种植环境、市场的30多个品种蔬菜,向县里蔬菜种植大户推荐。我们也会组织集中培训、田间授课,推介种植新技术和蔬菜新品种。”阮琦琦说。
在城关镇城南村,蔬菜种植大户徐家宏迎来了老熟人——农科所技术员周冬冬。看到工人们正在采摘黄瓜、瓠子、西蓝花,周冬冬上前了解新品种生产销售情况。
“农技人员每个月都会到田间地头来了解情况,给我们传授技术。”徐家宏说,通过田间课堂,他种植蔬菜的效益大大提高。
“就说这种瓠子,以前咱们只会种、不会管,一亩地只能收2000公斤。通过田间课堂的学习,我开始在大棚里搭架种植瓠子,现在一亩地能收5000公斤呢!”徐家宏向记者介绍,他家120亩地种植蔬菜,每年利润就有40多万元。
“农业技术只有走到田间地头,才能真正实现价值,真正服务农民。我们从2013年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以来,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为县内外技术干部、新型农民、大中专院校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已累计培训各类学员2万多人次。”舒城县农科所所长葛自兵说。
此外,该县农科所从2020年开始,为中小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培训,结合园区产学研教育基地,为来园区的大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等活动,已接待了40多批次5000余名学生。(安徽日报 记者 袁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