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一大早,一辆标有“苏皖合作垃圾清运车”标识的车辆,从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驶入郎溪县凌笪镇下吴村,依次将各个村民组的生活垃圾收集装车,运回天目湖镇处理。
“从去年6月开始,我们村的生活垃圾交由天目湖镇收集处理,这是苏皖边界地区推动生态共建的创新举措。”下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陈福元告诉记者。
下吴村与溧阳市天目湖镇毗邻,贯穿两地的洙漕河是溧阳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大溪水库上游的主要来水河。天目湖镇与下吴村积极探索实施省际生态一体化保护新机制,推动饮用水源保护共治。2021年4月,双方正式开启跨省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模式,下吴村15个村民组800余户村民的生活垃圾交由天目湖镇处理。
“以前,我们村将垃圾清运外包,每年要支付30万元管理费用,压力较大。现在交给天目湖镇的天目湖生态水源地建设有限公司清运处理,每年只需支付10万元,既节约了开支,管理也更加规范。”下吴村党总支书记蒋福金告诉记者。
实际上,这并不是两地在生态治理上的第一次“牵手”。
在下吴村窑场组,几台推土机和挖掘机正在田间作业。一块块高低不平、长满野草的虾田被挖开、填平、压实,变成平整肥沃的良田。
“去年,我们和天目湖镇联手开展生态共建,全村2880亩虾田全部退养还田。”蒋福金说,今年5月中旬,施工方进场开展土地平整、田块分割、机耕路及沟渠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20台机械开足马力作业,争取在今年9月底完成农田改造任务,确保秋季能适时播种。
受溧阳产业辐射,下吴村青虾产业发展迅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2018年,以生态为底色的苏皖合作示范区正式建立,江苏天目湖镇和凌笪镇生态共建开始提速。2020年6月,天目湖镇提出以生态补偿的方式,引导下吴村青虾养殖户退出养殖,退养的所有虾田由其承包接管,土地整理改造后用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常规粮食作物。经过努力,去年5月,下吴村青虾全部退养。
“全村实施青虾退养,不但优化了生态环境,也遏制了耕地‘非粮化’,有效保护了耕地。”蒋福金告诉记者,土地改造后实施统一经营,推广有机粮食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村民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可以腾出手来发展茶产业,真正享受到生态共建带来的红利。(安徽日报 通讯员 夏忠羽 记者 张敬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