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种粮能手徐淙祥
2022-07-01 10:37:31来源:安徽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种粮能手徐淙祥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701084315

徐淙祥在查看即将收割的小麦 摄 徐旻昊

  他与土地结缘、与粮食为伴,种植的小麦屡破单产纪录,培育的小麦、大豆高产品种在黄淮地区推广种植。他几十年初心不改,精心守护庄稼地,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就是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种粮能手”的徐淙祥。

  在徐淙祥的家乡太和县,当地群众赋予他很多称号:“麦王”“玉米状元”“种粮牛人”。徐淙祥这样说自己:“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整天就琢磨着多种粮、种好粮。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种田依靠良种良法

  今年69岁的徐淙祥,皮肤黝黑,手脚粗大,身板结实。他种田不靠“老把式”,靠的是“良种良法”。

  “我爷爷年轻时上过农广校,当过村干部,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不满足现状,能跟得上时代。”徐淙祥的孙子徐旭东说。

  上世纪70年代,徐淙祥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由于村民缺乏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小麦亩产仅一两百公斤。徐淙祥利用在农广校学到的知识,搜集作物品种及科学种植新动向,四处求教、认真记录,力求改良作物品种。

  本世纪初,徐淙祥担任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党支部书记,他推出“绿色农业科技承包”法,通过提供技术种植管理,承包了村里农户1300多亩耕地,给太和县种子公司繁育小麦良种。由于千亩连片小麦良种繁育田采用了全程机械化耕作良种良法,科学种植管理,小麦实现了连年丰产丰收。

  2010年,徐淙祥牵头成立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当地种粮大户。他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2014年,徐淙祥领衔培育的“太丰6号”大豆新品种,获安徽省品种审定证书并在全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示范田入选全国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2015年,高产田块优质小麦最高亩产超750公斤、夏玉米最高亩产超吨粮、夏大豆最高亩产300公斤。

  2022年6月1日,站在当时即将收割的高产试验田里,徐淙祥向记者介绍:“这里种的是阜航麦1号。5月29日,省、市、县组成专家组对阜航麦1号进行了测产,平均亩产达811.29公斤。”

  阜航麦1号是从随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的阜阳小麦品种中选育而来。在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140亩核心试验区里,像阜航麦1号这样的小麦新品种(系)多达23个。“粮食产量的提高,60%至80%源于良种的贡献。没有良种,再好的设备与技术都很难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徐淙祥说。

  成立协会示范引领

  “拔节追肥不宜早,免得倒伏减产多,清明前后最适宜,追施尿素莫忘记。”这是徐淙祥编著的农技推广小册子里的一段话。

  徐淙祥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谚语形式汇编成册,免费发给村民和会员,册子被村民称为现代农业节本增效的法宝。

  “搞农技推广,就要用农民喜欢听的接地气的话。”徐淙祥说。

  张槐村种粮大户刘帮利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我原来种小麦方法不科学,产量很低,按照徐淙祥小麦60首谚语绿色栽培法,小麦品质、产量大幅度提高,这增强了我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的决心和信心,现在我种的小麦已发展到400多亩了。”

  在太和县,像刘帮利这样成为种粮大户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应用徐淙祥小麦60首谚语绿色栽培法,改变原来小麦种植产量低、品质差的困境,走上了靠小麦优质高产助力增收致富的道路。

  2005年,徐淙祥牵头成立“太和县优质高效农业技术协会”。协会下设良种繁育、高产攻关、节水灌溉、科学养殖等13个科普小组和23个乡镇科普分会,拥有的会员和科普示范户遍及全县各乡镇。协会每年普及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0多项,产生数千万元社会效益,还使一批过去的贫困户成了科普示范户。

  紧紧依托农业技术协会组织,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带来的是小麦、玉米和大豆连续多年不断刷新安徽省单产纪录。徐淙祥整理编辑的黄淮地区优质小麦亩产超千斤绿色栽培技术规程、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配套绿色高产栽培新技术科普读本,经安徽省级农业专家鉴定为省级科技成果,在全省推广使用。

  自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已连任两届的徐淙祥每年都会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提交与“三农”问题相关的建议。2020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徐淙祥提交了一件关于加强完善我国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建议。

  在建议中,徐淙祥写道:每个县市区选几个千亩以上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财政扶持和项目支持,改善加大种粮大户的种粮补贴。同时,进一步加大千亩以上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补充完善各种功能的大型农业机械,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三代接力多种粮种好粮

  种粮数十载,徐淙祥获得了一连串“国字号”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虽然他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但在26岁的徐旭东看来,近70岁的爷爷要有人照顾,要有人从他手中接过“接力棒”。

  在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办公楼二楼,摆满了成袋的麦穗、麦粒样品,这里是徐旭东的实验室。大学毕业后,徐旭东给爷爷做起了助手,从事种子和农业科技研究。

  “看到孙子愿意从事现代农业,我感到很欣慰,我的事业后继有人了。”徐淙祥说。

  “我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看着爷爷耕种的田地从几十亩到上千亩,和爷爷一起品味小麦单产不断刷新纪录的喜悦和自豪。在基层一线,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徐旭东告诉记者。

  如今,守护粮食安全的责任传承到新一代农人的肩上。不仅自己一家三代接续奋斗,徐淙祥还在各种场合呼吁要培养现代农业的后备力量。

  今年以来,太和县聚焦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和实施“两强一增”行动,采取“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许多学员通过培训,坚定了在家乡创业、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愿望和信心,勇当应用现代农业科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排头兵。(安徽日报 记者 安耀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