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安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韧性在哪
2022-07-28 10:55:49来源:安徽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其中,5月份增长5.2%,6月份增长6.6%——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韧性在哪

  经历起伏波动,安徽工业经济交出了一份令人感到踏实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其中,5月份增长5.2%,6月份增长6.6%,分别较因疫情而出现负增长的4月份提高6.7个、8.1个百分点。与未来工业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已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面对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安徽工业经济呈现稳健恢复态势。“韧”,成为观察半年来安徽工业表现最直观的感受。

  新兴产业动能强劲

  回顾受疫情影响较大的4月份,当时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物流运输受阻等问题突出,局面相当复杂严峻。但在阶段性下滑后,工业经济迅速反弹、企稳回升。从全省工业大盘来看,优势行业功不可没。上半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8%;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8.1%。两者相加,贡献了工业增长的七成以上。

  表现突出的装备工业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谓格外亮眼。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1.4万辆,同比增长94.1%,占全省汽车产量的27.4%。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增长,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0.3%。

  显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新兴产业动能强劲,是稳大盘的希望和主战场所在。区域工业经济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上半年,新兴产业集聚度较高的芜湖、滁州、马鞍山3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个、4.3个、2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8.1%,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引擎”。

  芜湖在4月份曾发生疫情,规上工业增加值仍实现10.1%的增长,实属不易。4月17日疫情发生后,芜湖主城区一度实行静态管理。为保城市运转、保重点企业、保必要生产力量,当地第一时间谋划重点企业返岗复产,创新建立重点企业员工一次性返岗制度,全过程闭环管理,到4月26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当时的每一分努力,如今都体现在“半年报”的成绩单上。

  这充分说明只要措施及时果断、精准得力,便能最大程度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统筹。

  “专精特新”表现亮眼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力量载体。工业经济能否稳定运行,最终是看成千上万的企业能否健康发展。

  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锚定产业链关键环节深耕的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上半年,省专精特新企业营收总额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11%,利润总额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9.4%。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支撑安徽工业韧性的重要基石。

  截至目前,安徽省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18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51家,其中今年新增150家。争创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29家,数量居全国第8位;重点“小巨人”企业110家,其中今年新增20家。

  创新能力较强,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动能强劲的根本。77%的省专精特新企业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23%;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经费达608万元,研发投入强度为2.74%,分别比全部企业和大型企业高1.22和0.74个百分点。省专精特新企业共参与、主导制定(修订)国际标准59项、国家标准1065项、行业标准1827项;88家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38家企业设有博士后工作站,户均拥有发明专利6项。

  深耕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四基”领域,主业突出,让专精特新企业有着更深的“护城河”。省专精特新企业从事细分市场10年以上的占一半以上,主导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均在70%以上。从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看,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超过5%的有1697家。

  专精特新企业的出色表现说明,越是面对复杂环境,中小企业越要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路线,努力在细分市场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技术改造蓄积后劲

  机遇与挑战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阶段性的困难中往往孕育着变革和成长的机会。今年上半年的全省工业运行指标中,技改投资是一大亮点,同比增长22.2%,分别高于工业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个和12.6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下许多企业开工不足,但也带来了实施技术改造的机会窗口。“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谋划重点项目,多措并举推进企业技改,工业和技改投资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安徽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省编制发布《工业强基任务表》《重点短板领域技术改造指导目录》,引导企业开展工业强基和补短板技术改造项目43个,实施传统行业“四化”改造项目175个。

  为支持技改,经信部门会同部分银行创新融资服务,推出“设备资产购置贷”“工业强基贷”,累计发放贷款32笔,贷款资金14.8亿元。开展“四化”改造贷款贴息,对3年及以上项目贷款给予贴息补助。开展2022年金融支持工业强基补短板实施企业“四化”改造线上融资对接活动,首批75个“四化”改造项目被金融机构全部“抢单”,对接融资需求64.6亿元。

  目前,技改重点项目正有序推进。安徽省经信厅调度的1000余项重点技改项目,已实施802项,超过序时进度。在危机中目光向内练内功,扎扎实实的技术改造,将提升安徽工业的竞争优势,蓄积长远发展的后劲。“全省工业战线将持续抓好运行监测、项目引育、数字赋能、助企纾困等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全力以赴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省经信厅总工程师徐文章说。(安徽日报 记者 汪国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