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安徽:奋力长三角 激荡创新潮
2022-08-04 14:48:07来源:中安在线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翻开中国的版图,位于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安徽在这片热土上,蓄积创新内在力量,释放产业强劲动能,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中激荡起澎湃的发展浪潮。

  机制:“揭榜挂帅”,攻克技术难题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问出处。

  2021年,安徽省首次探索“揭榜挂帅”机制,面向海内外广撒英雄帖,诚邀各路英才来皖领衔挂帅,攻坚“卡脖子”技术难题。

  “谁能干就让谁上”,这是 “揭榜挂帅”机制中的一条重要原则。通过选拔领头羊、先锋队,着眼安徽省重点领域,聚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优势产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我们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实施9项省重大专项,其中我省与长三角合作项目有3项。”安徽省科技厅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打通“技术”与“市场”的壁垒,更有利于用足资源、优中选优,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激发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力。

  在创新道路上,中钢集团马矿院联合河海大学与中国科大的技术“供需”双方实现无缝对接,成为坚实的合作伙伴,承担“航天器热防护系统用高软化点空心玻璃微珠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着力提升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产业化关键制备技术,实现航天器热防护系统用高软化点空心玻璃微珠的国产化,共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安徽:奋力长三角 激荡创新潮

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

  产业:科创走廊,激发产融“聚变”

  在合肥市瑶海区的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G60科创走廊的“大家庭”。

  这条以高速命名的G60科创走廊如同一串熠熠生辉的珠链,将安徽三市和沪苏浙其他六座城市系在一起。这是一条创新“走廊”,更是一条合作“走廊”。

  2019年3月,作为首家挂牌成立的G60合作示范园区,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在此落地生根。作为安徽省唯一的物联网产业集聚地,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紧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战略机遇,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面向沪苏浙地区开展双招双引。

  “合肥不仅交通四通八达,而且拥有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特别是瑶海区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营商环境、政策和企业支持服务。”合肥元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把项目从苏州“搬过来”,就是看中了合肥的创新氛围和当地的配套资源。“我们将依托母公司的技术积累,整合合肥的人力、市场和产业链配套等资源,共同把产业做大做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这片创新土壤上,正激发着科创蝶变:一个个重点科创基地不断崛起,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近年来,安徽牵头组建新能源和网联汽车、环境(合肥市)、机器人、通航、新能源等5个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组建物联网、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环境产业(合肥市)等6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共11个),合肥蜀山经开区、庐阳区IE果园、芜湖航空产业园、宁国经开区4家园区获首批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首批共13家)。

  神话般的“安徽速度”为这条充满活力的科创走廊注入发展新动能,跑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度”。

安徽:奋力长三角 激荡创新潮

王伟团队研发的传感器

  平台:合作“联姻”,结出硕硕成果

  “传感器是未来人工智能、数字城市等领域非常重要的支撑,但是我们国产的传感器在指标上却与国外差了一个数量级。”

  “做能够替代进口的传感器”成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王伟博士一直以来的心愿。

  作为安徽人,王伟不假思索地便将国际最先进的材料技术带到合肥,专攻国产传感器的研发与应用。“合肥的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拥有科研协同的良好氛围,能够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为社会服务?

  “我们将眼光投入到生命健康领域,研制出基于‘人工嗅觉’的‘智能照护可穿戴装备’。”王伟向记者展示了一个类似手环形状的设备,通过粘贴在纸尿裤上,传感器可以感知大便气味,解决婴幼儿和失能老人及时更换纸尿裤的问题。

  项目落地合肥后,合肥市经开区主动与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对接,实现“联姻”,建成合肥先进产业研究院,通过资金、场地、人才的支持,使之成为材料科学、感知科学等领域成果转化的桥梁。

  一边是科技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嗷嗷待哺”。通过区域间的院所合作、平台共建,正不断唤醒沉睡的成果。

  “目前研究院已孵化14家企业,孵化器企业总产值近一亿元。”在王伟看来,长三角之间的相互接力,让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互通有无,携手共进,一起发展。

  如今,安徽省加强合作共建,与沪苏浙协同推进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与沪苏浙优势单位共建“陶铝新材料”“绿色建材与高端制造”“水稻种业技术”等领域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和3家省创新联合体。磁场效应正不断放大,科技资源正不断盘活,创新主体也在源源不断释放活力。(记者 徐慧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