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山区26县能否勇挑大梁扛起担当?
近日,浙江省经信厅公布的上半年山区26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二季度以来,山区26县工业经济实现由降转升,企稳回升态势比较明显,逐步回归稳进提质轨道。
其中,位于浙西的开化县成绩亮眼:上半年,该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8.5%,领跑26县,远远高于5.5%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速21.1%、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增速18.7%、规上工业企业应税销售增速49.7%,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增速的动力来自哪儿?抓好工业,山区县要怎么发力?来看开化县委书记夏盛民的解法。
放大特色
牢牢抓住主导产业发力
图为夏盛民(前排左二)深入企业开展助企纾困服务。
8月的开化,项目推进和天气一样火热:
浙江合成材料公司总投资22亿元的特种有机硅新材料项目,正在做最后的筹备,目前办公区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9月初启动生产区主体工程施工;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高纯度结晶赤藓糖醇建设项目,也按照9月底正式投产的目标全速推进……
工业强县是开化锚定的五大战略跑道之首。糖醇+有机硅,则是开化工业要集中力量打造的有竞争力辨识度的两大百亿级产业链。今年以来,开化加快一批有机硅搬迁项目和功能性糖醇研发中心项目建设进度。“糖醇、有机硅”两大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56.7%。
可以说,放大特色,牢牢抓住主导产业发力,正成为开化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一招。
“要聚焦产业延链补链,聚焦平台能级提升,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夏盛民划出开化全力攻坚工业强县的重要路径,在推动主导产业发展上更是如此。
今年以来,开化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有机硅、糖醇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意见》《有机硅产业链提升方案》《糖醇产业链提升方案》,保障两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增速持续增长。同时做大做细行业规划、绘好产业图谱,全力招引下游产业集聚。
目前在开化,区外化工企业正在整体搬迁集聚,年底前将完成两新产业园三期1300亩土地平整,新建标准厂房6.6万平方米。
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坐镇”,也给开化这两大主导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无限想象空间。该县组建了“浙江省功能性糖醇创新联合体”等创新机构,正不断推动功能性糖醇产品大健康应用、硅基新材料等核心技术突破。
在开化,一方面有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的内生要求,一方面又处于城镇化发展的质变临界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夏盛民提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让城市有机更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前不久召开的城市发展大会暨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共计投资突破700亿元的11个涵盖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方面项目集中签约。眼下,城市有机更新工作正逐步铺开,也为开化重塑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完善相关城市配套提供了新的支撑。
持续“清障”
以“问题解决多不多”看“营商环境好不好”
图为夏盛民(左三)参加“钱江源亲清半月谈”2022年第三期叙谈会。
工业发展的好态势,离不开营商环境这个好“土壤”。
“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看解决企业问题多不多。”在今年以来频繁的入企调研、助企纾困行动中,夏盛民常常说起这个观点。
8月16日早上,夏盛民和开化6家饮料企业代表开了一场主题为“水产业加快转型发展”的座谈会。这是1个多月来,开化举行的第三场党政主要负责人与企业家之间举行的“钱江源亲清半月谈”。这一创新性对话机制,既畅通政企双向交流机制,也为企业开辟了一个问题协调、解决的“绿色通道”。
开化位于山清水秀的钱塘江源头。近年来水产业、饮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生态工业的一股生力军。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当地党委政府正是为了找出行业发展共性问题,助力企业“清障”。
2个半小时的交流中,企业家畅所欲言,工业企业土地供给、人才引进等问题一一摆上台面。针对开化县内水、饮料产业如何做大做强的共性问题,夏盛民和在场的党政干部,一一给出回应或现场交办,并提出合力拉长产业链、打造更具开化辨识度的水饮料品牌等思路和举措。
今年以来,开化持续开展“钱江源亲清半月谈”、营商环境“清障”行动等活动,摸准企业诉求,解决企业难题,实现问题解决率达98%,1-7月完成减负降本5.02亿元。
针对工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山区县开化也尽己所能拿出补助、奖励的“非常力度”和政策兑现的“非常速度”。
“早在今年年初,开化制定出台了‘工业十条’等系列工业政策助企服务政策包,在新建项目投资补助、技改奖励、地方综合贡献奖励、鼓励科创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开化县经信局经济运行科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县级工业扶持政策基本实现100%落地兑现,能兑则兑金额达7515万元。
此外,开化还按照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类别,梳理全县惠企政策清单,并建立起部门、企业挂联服务,主动下沉,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政策包、纾困方案。
多方发力,带来来之不易的半年度领跑。如何保持优势到年底?开化继续努力,我们持续关注。(记者 戴睿云 钱关键 共享联盟开化站 吴莉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