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2022全国双创周|合肥版“中关村”每天都有科技成果转化
2022-09-16 11:50:51来源:安徽网编辑:查宛昕责编:赵滢溪

  9月15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安徽省合肥高新区合创巢双创园区开幕。双创活动周由国务院从2015年开始设立,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设立主会场,选择的都是创新资源丰富、创新动能强劲的城市。为什么这次选择合肥高新区作为主会场?

  据了解,从2016年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合肥高新区建设七大创新服务体系,形成高能级双创生态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合肥的“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南山区”。本次双创周全国展品为165个,其中合肥高新区入选28个,占全国的17%,而合创巢双创园区也正式“面世”。

  科技成果转化几乎每天都有

  据统计,在过去的三年,合肥高新区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家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司设立,每周都会有科技型企业发布创新产品,每月都会有国家重大专项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发布成果。世界第一台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世界第一款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国内首创毫米波芯片、应用于北京冬奥的全色激光显示“雪如意”,以及墨子号、质子刀、嫦娥钢、原子力显微镜等重大创新成果,都在合肥高新区诞生。

  另外,通过“双创”带来的创新力量,合肥高新区已经培育超千家高成长性企业、260家卡脖子技术企业、超70家专精特新企业,塑造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等“地标性”产业品牌。目前,合肥高新区已集聚合肥人工智能国家战新产业集群企业约1400余家、合肥集成电路国家战新产业集群企业约240家。

  近年来,众多人才和社会资本也涌入高新区。据统计,近三年,合肥市高校理工科毕业生1/3、年均近3万人在合肥高新区就业,年均净流入5万余人。资本方面,高新区拥有银行、证券、保险业、投资类金融机构383家,集聚20家科技支行和自贸区支行,各类股权投资基金200余支、管理基金规模近3000亿。

  企业“研发实力”在全国仅次于中关村

  为了推进“双创”,合肥高新区构建了创新平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业孵化体系、科技金融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企业培育体系、产融配套体系等七大高能级体系。

  其中,在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方面,建有中国科大、安大等新型研发机构37个,转化成果3000多项,直接创办企业1000余家。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企业共计77家,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位居全国第二位。

  合肥高新区孵化载体规模和数量也迅猛发展。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建设众创空间33家(国家级14家)、孵化器36家(国家级14家),以及创新产业园、中安创谷等加速器和产业园区9个,全区各类孵化载体80余家,孵化企业4000余家,孵化总面积超550万方。

  截至2022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市场主体已超8万家,较上年度增长40%,较2016年增长5.6倍;市场主体增量是全国示范基地平均水平的约4倍。合肥高新区自主培育国家高企总数达2000家,上市公司34家,均占安徽省1/4。

  合创巢双创园区正式“面世”

  作为全国双创周主会场,合肥高新区此次也隆重推出“合创巢双创园区”。据了解,合创巢双创园区位于高新区内,是集“项目国际化、服务生态化、生活社区化”于一体的双创社区,服务于大学生、科研人员、留学生等高层次人才创业。

  园区位于望江西路与方兴大道交口西北角附近,占地1500亩,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分六期建设,目前一期已投入运营,二期陆续交付运营。一期运营2年来,累计引入了欧美同学会长三角海创中心、天翅创等9家知名孵化载体,入驻华米科技等296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上市后备企业15家、留学生创业企业42家。

  “一台电脑、一个背包、一个想法,创客就可以在这里开启创业梦想。”合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合创巢双创园区建设了线下创业服务驿站、场景应用促进中心、全球路演中心等创业服务设施,打造线上智慧园区服务系统,为创业者提供线上线下7X24小时的全方位创业服务。园区还配建运动中心、美食广场、人才公寓、托幼机构、阅读中心、党群中心等齐全的社区服务设施,为创业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