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合肥高新区率先发布了《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措施》。9月24日,合肥高新区正式发布《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合肥高新区将以建设未来产业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核心,实施八大“领先行动”,力争到2025年在局部领域率先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量子中心”,实现从国内领跑到世界领先。
会议现场
实现“六大引领” 基本建成“世界量子中心”
按照《行动方案》规划,到2025年,合肥高新区将力争在局部领域率先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合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要成为技术和产业双领跑、科学园区与科技园区有机结合、全球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科技园区。
科技引领方面,诞生若干颠覆性技术,产生一批全球首创产品,突破不少于7大类50项卡脖子技术,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成果转化率达20%以上,R&D强度达15%;企业引领方面,引培若干家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双五”企业(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强度达5%且营业收入超5亿元)不少于50家,“双十”企业(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强度达10%且营业收入超10亿元)不少于10家,上市企业突破6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少于100家,校企协同企业超千家;产业引领方面,量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相关企业总数突破100家,空天信息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相关企业总数突破200家,再形成2至3个50亿元产值的未来产业集群,亩均税收 70万元/年,孵化载体内米均贡献税收1500元/年;人才引领方面,培养500名优秀企业家,引进200人国际科技领军人才、200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园区产业输入8000名全国“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生态引领方面,形成风投创投聚集区,风投创投基金规模超4000亿元,聚集不少于10个原始创新平台、50个新型研发机构、50个小试中试平台,孵化载体面积超千万平方米,打造不少于50个创新综合体;文化引领方面,形成以试错精神、尊重规则、工程师文化、极客精神为内涵的园区新文化标志,打造不少于10个创意平台,搭建1至2个世界级产业交流平台。
高新区“合创巢”
建设未来产业创新改革试验区 实施八大“领先行动”
根据《行动方案》,合肥高新区将以建设未来产业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核心,实施八大领先行动。
实施“战略科技引领”行动,建设国家级战略部署先行区,加快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全面推进天都实验室运行,全力支持“科大硅谷”建设,发挥创新联合体作用,打造全球科创研究集聚区;实施“创新尖峰攀登”行动,建设全球一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实施“领军企业飞跃”行动,打造世界知名的领军企业栖息地;实施“未来产业探路”行动,以打造“世界量子中心”为目标,围绕“2+2+X”(发展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两大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未来能源、未来生命健康两大产业,同时超前布局一批未来科技。)产业发展方向,培养世界级未来产业群集;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行动,全方面立体化打造人才创新高地;实施“未来生态孵育”行动,探索完善全链条生态发展转型区;实施“协同开放链接”行动,构建新发展理念指导的开放高地,加快建设国际性开放新区域,为国际开放创新拓展新空间;实施“创新文化先行”行动,打造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文化高地。
本源量子于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新发布的第三代“本源天机”量子测控系统
担当国家“科技使命” 助推“科大硅谷”加快建设
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是助力安徽省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推手。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建设,将有利于创新和产业资源要素富集,助推“科大硅谷”加快建设,打造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是高校、科研院所瞄准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中的难题开展研发的重大机遇,是构建“大企业强、独角兽企业多、中小企业活”的创新企业矩阵的关键环节。这将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创新主体提高核心竞争力,极大地促进创新成果涌现和转化,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优化“类硅谷”双创生态 形成高能级创新体系
合肥高新区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拥有全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汇聚中国科大、中科院等一流高校院所力量。此外,合肥高新区依托原始创新优势主体,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创造多个全国乃至全球的首创产品,成功培育了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
国仪量子于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新发布的量子钻石显微镜
近年来,高新区优化“类硅谷”双创生态,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维持高水平,“创新创业”政策资金多年来保持可用财力的40%以上;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实现了“科技创业零门槛”;“六纵四横”高成长企业培育工程,则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企业共计 77 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位居全国第二位,R&D强度达13.8%,位居全国前列。 (文/图 项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