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云南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云南自贸区
昆明东川:人才振兴计划促高质量发展
2022-11-10 09:12:19来源:云南日报编辑:张科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东川区实施人才振兴计划 引培结合促高质量发展

昆明东川:人才振兴计划促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f13

东川城市新貌

  近日,东川区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人才振兴计划促进东川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试行)》,以全面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战略为动力,创新完善人才培育引进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存量人才潜能,发挥增量人才作用,为幸福美丽新东川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实施高层次紧缺人才招引计划。聚焦现代特色农业、铜基磷基新材料、绿色循环经济、文旅休闲康养、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聚焦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领域,引进省级及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引进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学术学科带头人、首席科学家等,签订5年以上合同,给予每人最高50万元的生活补贴。通过兼职挂职、项目合作、科技服务等方式,引进博士研究生、副高及以上职称、高级技师等人才,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每人每年最高30万元补贴。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经济金融、规划建设、工业科技、文旅商贸、生态环保等领域,引进40周岁及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引进35周岁及以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双一流”高校(学科)或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大学本科紧缺人才,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相应生活补贴。

  实施党政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选派不少于20名优秀年轻干部轮岗交流挂职,20名干部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信访维稳、城市管理、基层党建、纪检巡察等重点领域进行全流程跟踪培养锻炼。确保区管30岁以下正科级年轻干部动态保持在2名以上,28岁以下副科级年轻干部动态保持在10名以上,每年培养选拔任用女干部、党外干部各10名以上。设立东川区专业化干部培育专项基金,区级财政安排初始资金30万元,对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双证”、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双证”、在职研究生学历的,分别给予相应补助。

  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激励计划。每年向乡镇选派挂职科技副乡镇长,向“东川雁阵”乡村振兴示范村及“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示范村选派村委会科技副主任,并实现全覆盖。聚焦花椒、大蒜、高山中药材、草食畜养殖、“东川大洋芋”、小江特色果蔬六大产业,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力度,对成功申报为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积极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给予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产业奖补资金。强化劳务经纪人、就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对组织转移并稳定就业人数在10人以上的劳务合作社,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坚持以工业企业人才缺口需求为导向,制定并发布引才目录和项目榜单。建立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为工业企业持续引进、培育、储备铜基新材料、磷基新材料、绿色建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人才。

  实施公共事业人才提振支持计划。实施“教育骨干培育工程”,抓好骨干校长、骨干班主任、骨干教师、骨干学科带头人及新教师年度专项培训。高质量建设区级名校长基地,完成区级名师工作室覆盖所有学科建设任务。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把在乡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提质增效,加大对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开展乡村医生“学历提升行动”。鼓励社会工作人才争优创优,进一步提升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工作人才政治待遇。

  实施科技攻关推广应用人才扶持计划。全力支持企业投资技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本土企业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有相关科技论文发表或取得国家专利的,或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带动当地产业规模化发展并创造较好经济效益的,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推进院校合作、院院合作或院企合作中的学科科技成果转化及新技术应用,对于转化为临床效益的科研成果,按不高于学科创收30%的比例,奖励学科团队或者帮扶团队。对纳入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的,最高给予50万元的经费补助。

  打造尊才爱才留才用才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人才舒心配套机制措施,完善引进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社保等绿色通道服务。探索建设“人才公寓”,推进“东川雁阵人才贷”,开展“东川头雁人才”评选活动。分领域分层次建立“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服务,区级财政每年至少统筹500万元予以保障。把人才资源开发绩效列入各级党政“一把手”年度工作目标,真正优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方式方法。(云南日报记者 茶志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