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3日,2022“苗交会”在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成功举办。本届苗交会以“‘苗卉’新生活”为主题,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林业局和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19日上午10:00,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宣布大会开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省领导虞爱华、宋国权、孙云飞出席,副省长周喜安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前,王清宪等参观了“苗交会”展馆,仔细察看各类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现场与有关地市、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询问特色品种及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情况,要求进一步发挥国家级苗木花卉展会平台功能,利用好全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平台优势,促进优质资源聚集流通,以苗木花卉产业的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安徽营商环境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王清宪指出,安徽是林长制的发源地和改革示范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要着力做强绿色富民产业,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大力开展“双招双引”,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推动苗木花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绿色共享平台,努力把更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更大的发展胜势。
开幕式上,王清宪与关志鸥共同为“全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揭牌,这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交易信息平台。36个林业“双招双引”项目集中签约,《2023年全国苗木供需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草种供需分析报告》和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发布。
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自2003年起,至今举办了20届,已成为全国苗木花卉产业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商客最多的“国字号”展会品牌。本届苗交会聚焦展览展示、交易合作、权威发布和线上办展,围绕苗木花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吸引更多企业、金融机构、商协会参与林业经济发展。
展览展示特色鲜明
本届“苗交会”新建1.2万平方米玻璃温室花房,并对1万平方米的原展馆进行了改造升级,加上室外0.8万平方米展区,线下展示展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共设置3个室内展馆和园林景观、林园机械2个室外展区。有7个省份和省内16个省辖市搭建专题展厅,中国林业集团首次设展,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美迪园艺、万顺公司等企业布置特装展,省花卉协会和省风景园林协会分别举办盆景、插花获奖作品展。邀请到来自法国、荷兰、美国、以色列、意大利、德国等6个国家驻华企业和国内18个省份的近400家行业知名企业参展,共展示5000多个品种、6万余盆(株)特色精品苗木花卉。除苗木花卉、园艺资材外,加强了林特产品等林业全产业链产品展示,首次设立了森林旅游康养展馆。同时,本届“苗交会”作为合肥首例“碳中和”试点展会,通过制定低碳管理方案、开展减排行动、测定排放数据、实施中和抵消,实现了碳的零排放。
交易合作成果丰硕
本届苗交会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办展模式,不断提升全国苗木花卉企业、协会等参与度、认同度。专门设立企业馆(3号馆),以市场化形式邀请210家企业现场展销。首次开展“苗木花卉百万消费大放送”促销活动,联合近30家特色苗木花卉和林产品参展企业线上线下销售展品和产品。举办以“‘苗汇’未来,与花园共成长”为主题的花园产业峰会,探讨花园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举办科技赋能苗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探讨花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关注的发展趋势、热点难点等问题。线下约3万人次的苗木花卉采购商、经销商、专业观众到会参观和交流交易。线上和现场交易销售对接金额达2.1亿元,现场签订意向合同金额近5.6亿元。同时,组织36个林业“双招双引”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涉及木竹资源综合利用、特色经济林、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木本油料、苗木花卉等产业,投资总金额207.3亿元。
权威发布内容丰富
“全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正式揭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首次发布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的课题组发布《2023年全国苗木供需分析报告》《2023年全国草种供需分析报告》,为全国苗木、草种生产等提供了有力指导。同时,苗交会期间,举办了长三角一体化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高端论坛,发布长三角林长制改革十大案例。通报了2022年全省林草良种选育工作成果,现场展示推介4个国家级、2个省级林草良种。通过权威发布,有力提升了“苗交会”平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线上办展亮点纷呈
本届“苗交会”线上线下同步呈现,融合线下展会内容,全新打造云展览、云开幕、云论坛、云推介、云销售“五朵云”平台,实现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多元化展销。
本届“苗交会”坚持“创新、节俭、务实、高效、安全”的原则,在大会组委会的领导下,省、市、县各有关部门联动,围绕大会各项活动、关键环节,细致谋划,精心安排,全链条梳理细化任务,全方位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大会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保障了大会平稳、有序、安全、顺利举办。(文 刘旭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