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链上”崛起绿色产业
稀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包头稀土高新区主营的特色支柱产业。那么,如何围绕产业现状,深耕“集群优势”,谋划“链上文章”,推动稀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加快稀土产业资源和科技力量集聚步伐,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三力齐发”,积极引进有利于延链、强链、补链、壮链的稀土大项目好项目,集中实施一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提升稀土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全力构筑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稀土产业体系。
在包头韵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5000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现场,所到之处“大干快干”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切身感受到项目建设全速冲刺的“速度”与“激情”。
这一总投资11亿元、占地130亩、具有高亩均投资、高亩均产值、高亩均税收特点的重大项目,是行业内首家提出并实施“数字化车间”和“黑灯工厂”的智能制造项目。项目建成后,包头韵升将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
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以打造千亿级产业基地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磁谷”为目标,稀土企业总量突破百家,从业人员超万人,全国十强的稀土磁材企业有6家落户稀土高新区。北方稀土、宁波韵升、中国中车、大地熊、金力永磁、金田铜业、安泰科技、盛和资源等8家以稀土为主营的上市公司在稀土高新区投资兴业。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加快发展“2+2+N”现代稀土产业体系,优先发展永磁、储氢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抛光、发光、催化材料产业,积极发展稀土永磁电机、稀土特种合金等“稀土+”产业,全力带动稀土永磁终端应用产业迅速崛起。
金力永磁、韵升强磁、金山磁材为代表的永磁企业可批量生产用于医疗器械、计算机、智能手机、伺服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机等高性能钕铁硼磁材。英思特稀磁、天和磁材、江馨微电机等为代表的稀土终端应用企业生产的磁组件产品,已成为微软、苹果、三星、华为等企业永磁器件的重要供货商。
据了解,包头稀土产业发展已集聚了“链主”企业和很多关键配套企业,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应用产品,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到80%,包头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在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展示柜里,摆放着一列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磁铁。该公司副总经理范立忠介绍,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3C类产品。比如,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保护套,使其张合的时候产生一股轻微的吸力。而产生这种吸力的关键在于其设备内部有磁铁,因为磁铁中含有稀土,通过压延加工后比同类磁铁磁力更强,成为高端笔记本厂商的首选磁铁产品。
走进英思特稀磁生产车间,范立忠展示了一个嵌套着稀土永磁线圈的蓝色塑料薄片,两个手机的背部都装上了这种塑料薄片,接通电路后,通过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原理,两部手机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
“华为手机无线充电的功能,应用的正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原理。”范立忠说。
从一个只能做简单的稀土产品委托加工的工厂,到如今获得授权专利22项,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英思特稀磁正是包头稀土产业飞速发展的缩影。目前,该公司主要以稀土为原料制造永磁材料,业务范围涉及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稀土高新区不断积聚科技创新力量,充分利用专业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完善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稀土研究院、内科大等院所常态化合作机制,加快建设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构建稀土产业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
今年,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截至10月底, 39家规模以上稀土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80.38亿元,同比增长130%;在建稀土项目48个,总投资122亿元,在建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均创历史最高。
“我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用足用好‘项目+科技’双引擎,持续提升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加快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稀土新材料和终端应用产业基地。”稀土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强表示。(内蒙古日报记者 刘向平 实习生 贾婷婷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