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安徽淮南:呵护“地球之肾” 实现和谐共生
2022-12-13 10:09:53来源:安徽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安徽淮南:呵护“地球之肾” 实现和谐共生_fororder_a6cb5e8a-3bf7-413c-862d-f52c87519c67

经过治理的淮南市大通区蔡城塘湿地,已经恢复原生态,天鹅在水面上栖息。摄影 张越

安徽淮南:呵护“地球之肾” 实现和谐共生_fororder_44e4eb69-0e50-46b4-9333-9e2893c3c047

淮南市大通区蔡城塘湿地,初冬时节,美丽的天鹅如约而至,在湿地水面翩翩起舞。摄影 张越

  水草丰美,群鸟翱翔,水天一色……在淮南市寿县城东南的瓦埠湖湿地公园,游人在岸边散步,候鸟在滩涂嬉戏,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秀美画卷。作为淮河中游面积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瓦埠湖湿地是国家首批8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之一,并入选安徽省级重要湿地名录。

  “百鸟翔集”的背后是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淮南市针对河流湿地、湖泊湿地、采煤沉陷区湿地,分类实施湿地保护和恢复,建立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为主的湿地保护体系,让湿地生物日益丰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的生态美景已成为彰显生态优势的亮丽名片。

  修复河流湿地

  让水更清岸更绿

  打开淮南市地图,犹如一座“湿地上的城市”,千里淮河流经淮南105公里,自西向东穿城而过,一个个湿地星罗棋布,犹如散落在城市之中的绿色明珠。

  “淮南市湿地总面积66098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1.9%。”淮南市林业局负责人王希帮告诉记者,淮南市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将淮河、瓦埠湖、高塘湖等重要河流湖泊纳入生态保护,加强湿地生态治理。

  冬日的十涧湖湿地,波光粼粼。作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十涧湖湿地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与谢家集区交界,北侧直通淮河,南侧连着十条涧沟。曾经,这里的黑臭水体让人望而却步,如今,已成为全开放型城市休闲公园。

  “十涧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淮南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中的‘绿心’。”湿地公园负责人杨志坤告诉记者,淮南市实施城市水系综合治理项目,清淤湖泊,新建表流湿地、水生植物塘、拦水坝、溢流堰等项目,对面源污染进行生态治理。

  近年来,淮南市出台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编制了全市湿地保护规划、湿地公园规划,针对河流湿地,开展河道疏浚、水体净化、岸坡绿化等生态修复综合整治。

  在淮南市凤台县凤凰镇境内,有一片面积390公顷的凤凰湖省级湿地公园。作为皖北地区典型河流型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整,131种鸟类、47种鱼类、7种两栖动物、16种兽类在这里自由生活。

  “通过河道清淤、水质保护、植被恢复、植树造林等项目实施,有效提升了凤凰湖省级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凤台县林业和湿地保护站站长赵修云向记者介绍,凤台县投入3.9亿元资金,完成了湿地水系保护、水质保护、水岸保护、栖息地保护工程,湿地水体、植被及动物栖息地得到明显恢复。

  从茨淮新河、泥河,到瓦埠湖、高塘湖,淮南市一个个河流湿地正发挥着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治理湖泊湿地

  让鸟更多景更美

  “焦岗湖湿地有白骨顶鸡、野鸭等长年生活鸟类1万多只,近期又有200多只小天鹅飞来越冬,我们必须保护好这片栖息地。”12月8日,焦岗湖国家湿地管理处主任助理李国峰带着巡护队一边对焦岗湖进行例行巡护,一边向记者介绍。

  焦岗湖是淮河流域天然湖泊湿地,素有“淮河大湿地,华东白洋淀”美誉。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李全民告诉记者:“今年共投入资金800多万元用于湿地生态修复,实施焦岗湖环保治理项目,有效恢复400亩项目区生态环境,恢复湿地植被,引进荷花3万株,种植芦苇10万株。”

  针对湖泊湿地,淮南市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工作,获取了全面、完整和系统的湿地资源信息,建立了资源数据库。利用遥感影像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扎实开展侵占湿地整改工作。

  淮南市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并结合人工修复的方式,采取退耕还湿、轮渔禁渔限渔、移民搬迁、拆除矮圩、恢复植被等措施,加大植被恢复力度,实施水系连通工程。

  秋冬时节,候鸟南飞。11月刚过,位于淮南市大通区孔店乡的蔡城塘水面逐渐热闹起来,10多种候鸟从北方归来,成群的豆雁和鹬鸟相拥而栖,美丽的天鹅也如期而至。

  “今年以来,我们拆除围网,种植莲藕约1000亩,有效净化水质,美化环境。”12月6日,大通区排灌总站负责人王来远介绍,设立蔡城塘湿地区、镇、乡三级河湖长,开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数平方公里的水域正逐步恢复原生态。

  建设采煤沉陷区湿地

  让天更蓝地更净

  国庆节后,200余只鸳鸯陆续飞回淮南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区内的鸳鸯湖湿地越冬。

  连续6年出现“鸳鸯于飞”的这片湿地,曾经是满目疮痍的淮南九龙岗——大通采煤沉陷区。这里是淮南煤矿开采最早的矿井,煤矿关停后,留下的是塌陷的地面、损毁的耕地……

  为推进城市“伤疤”修复,淮南市实施了世行贷款安徽淮南采煤塌陷区环境修复工程、“泉大”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工程等采煤沉陷区湿地修复项目,重构生态系统。

  2015年,世行贷款淮南市九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总投资10.27亿元,让九大采煤沉陷区变成了环境优美的修复区:水草丰美、湖水清澈,植被覆盖率75%以上。该项目也成功入选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40周年纪念典型案例。

  同样的“华丽转身”,还发生在淮南市潘集区东辰生态园。

  走进这片占地3000余亩的生态园,芦苇荡、鸟岛、果园、荷花淀景观引人入胜。每逢周末,便会有市民来此泛舟采菱或湖畔垂钓,近距离感受湿地景观。

  “我们将采煤沉陷区嫁接旅游元素,在沉陷区大片水域里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建设水上游乐区;将坑洼崎岖、灰尘满天的沉陷区进行绿化、美化,建成了现代农业观光区、科普教育区。”淮南东辰集团生态环境分公司负责人王怀山向记者介绍。

  今年以来,淮南市针对采煤沉陷的稳沉区进行重点生态修复,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目前正有序推进李一矿、李嘴孜、二道河农场、新集三矿等7个生态修复项目,总治理面积约9.7万亩。

  12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谢家集区的“淮南市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园区道路施工、绿化种植。这片占地10745亩的采煤沉陷区,未来将变身城市湿地公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护好湿地资源,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淮南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修复并进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和修复湿地,让湿地成为淮南的生态名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