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2022年安徽财政工作成绩单出炉
2023-01-13 11:01:00来源:中安在线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月11日,安徽省财政工作会议召开。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谷剑锋表示,过去一年,安徽财政办了三件喜事、取得五个方面显著成效,助力全省经济稳中有进。

  三件喜事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去年,安徽财政收支运行实现逆势性进位。全省财政保持平稳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89亿元、同口径增长9.9%,超额完成7%的年度收入增长目标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379亿元、增长10.4%;争取中央转移支付3792亿元、同比增长15.8%,比去年多517亿元、远超预期。同时,过紧日子举措更细更实,累计压减50.1亿元用于急需领域。1月-1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和同口径增幅分别居全国第10和第7,支出规模和增幅分别居全国第10和第6,收支排名取得历史最好位次,成功步入全国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了全省高质量发展。

  零基预算改革取得开创性突破。省政府顶格推动,特别是召开省政府领导班子和部分市、省直单位、企业等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带头推动研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这在安徽财政改革史上没有先例,并称之为“一个公共政策管理的典型案例”,从而带动省市县一体推进,重塑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倒逼政府及部门行为模式的转变。

  财政干部能力建设变革性推进。从政治引领,从基础抓起,从能力着手,财政经济分析、财政科研、财政大讲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财政沙龙等多点并进,财政干部广泛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思维导图工具等,分析研究财政工作,想透、说清、做实财政政策,财政干部理财理念更加优化,专业化能力大幅提升。省委对专题分析多次予以批示肯定,省政府对财政沙龙做法给予高度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广。

  五个成效稳经济、保民生

  去年,安徽财政稳经济政策精准实施。顶格执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退税1276.9亿元,有力减轻市场主体负担。1725亿元直达资金及时下达,支出进度位居全国前列,直接惠企利民。争取新增专项债限额1615亿元,是全国第三个完成发行任务的省份,支出进度目前位居全国第2,有力支持1146个项目建设,投资撬动比例达到4.2倍。

  重大战略任务有力支撑。围绕一产“两强一增”,强化财政投入保障,拨付77.7亿元支持乡村振兴,绩效评价的6项指标全部为A,获“优秀”等次,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7.3亿元。围绕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注重财政政策资金引导,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2.2%,有力支持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助推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实施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政策,撬动金融资本102.6亿元。围绕三产“锻长补短”,争取中央服务业资金居全国第8位,统筹250多亿元,推进交通强省、“四上安徽”等建设,促进商贸流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下达转移支付资金3147亿元,占市县支出43%,有效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振兴等重大战略任务实施。

  基本民生短板加力补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拨付859.9亿元办好20项民生实事,投入60.8亿元支持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下达42.5亿元支持加快推进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建设,让群众更加有得有感。以超常规举措支持教育发展,明确到2030年分年度分阶段分学段的投入增长计划,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同比增长8%,进一步缩小了生均经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医疗卫生短板有力补齐,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807.2亿元、同比增长10.3%,统筹10.7亿元支持我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有力解决省内看病难、患者外流的难题。全省生态环保类支出201.2亿元,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

  财政资源配置系统重塑。全面改革2023年预算编制方式,省级147个预算部门压减项目数482个、压减率18.1%,平均每个部门减少3.3个项目。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扎实起步,为改革算清了资金账、政策账、长远账。政府公物仓平台正式上线、被列入全国试点,较早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大批量调配资产;通过多种举措盘活低效闲置资产现值近80亿元,大幅提高资产利用效益。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创新搭建,实现企业申报、部门审核、预警审核和资金兑付的“一网通办”。

  财政全面从严治党一以贯之。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行动方案》,绘就未来五年财政工作蓝图。健全向省委报告财政重大事项工作机制,清单化、闭环式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涉及财政任务。专门召开改进工作作风专题组织生活会,成立重大事项提速提效抓落实专班,采取“日常活力值+年度创新榜、基础榜、排位榜”的考核模式,推动财政作风优化转变、干事热情迸发。(记者 汪乔)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