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几场雪过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苏海线上还有部分路段存有小量积雪。这几天,道路养护工人刘文光会和工友们来到附近路段进行清理养护作业,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2022年,东胜区选定X606城梁至泊尔江海子镇(柴登至石畔段)农村公路、C062马家梁至神山豁子农村公路作为申报“以工代赈”建设资金项目,聘用公路沿线村民参与到公路建设、养护工作中。家门口的“以工代赈”项目,让村民们多了一份收入,大家心里十分踏实。
“我今年63岁了,出去打工走不动,这份工作挺好的,条件很方便,一个月还能增加2000块钱收入,给农民减轻负担。我会把这份工作干好。”在家门口就有活干,东胜区撖家塔村村民刘文光干劲满满。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东胜区现有县乡公路19条,共731.2公里。为让县乡公路养护更加高效及时,同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东胜区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雇用道路养护工人,为农村劳动者提供家门口务工机会,让有就业需求的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
“东胜区的农村公路比较分散,所以要就地解决用工问题以便于公路的养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能为当地农民增加一份收入。目前,东胜区县级公路沿线用的养护工95%以上是沿线农民,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问题。”鄂尔多斯市东胜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浩塬说。
据了解,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新版《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做出了调整,强调“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队伍”。提供务工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工程建设、提高劳动技能……一系列“以工代赈”新举措将“赈”出更大的综合效益。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2023年东胜区将进一步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保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落细援企稳岗举措,重点抓好农村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创业就业,常态化定向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年新增就业不少于530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文 唐慧慧 高瑞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