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强磁场刷新世界纪录、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等2项成果入选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7位,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合肥国家实验室率先入轨运行;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增至6个、总数居全国第5位,国家高新区总数升至8家,居全国第8位……2022年以来,安徽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
对标一流 原始创新“展现高峰”
近日,位于合肥科学岛聚变堆园区11号科研厂房里,科研工作者正在一个高20米、外形像“橘子瓣”的实验平台上忙碌。这个总重达5600吨的大“橘子瓣”,就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它将为上亿摄氏度高温等离子体运行提供真空环境。“我们预计在2025年把所有的设施主体建设完成。整个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建成之后,它在国际聚变能研究领域将是参数最高、功能最全的一个综合性研发和测试平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副所长陆坤说。
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科研成果的国之重器。目前,安徽优化提升、在建拟建和规划布局的大科学装置已达12个。2022年,安徽省“认知智能”“压缩机及系统技术”2家实验室入选全国重点实验室,省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应用等3家创新联合体成功组建,累计建成“国字号”创新平台216家,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34家。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大三方共建的我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进入实质运行和全面建设阶段。
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原始创新“展现高峰”:全超导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运行、稳态强磁场场强打破世界纪录。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次实现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之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公里级的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有望引领下一代“秒”的重新定义。首次实现基于里德堡原子临界增强的高灵敏微波传感,为新一代量子传感器开发奠定基础。
揭榜挂帅 技术创新持续突破
2022年底,国仪量子发布了我国首台分辨率达到2.5纳米的商用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国仪量子一直聚焦应用广泛而又长期被进口品牌垄断的电子显微技术,进行了长期的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眼下,以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科学仪器产业化聚集示范基地——量子科仪谷正在加紧建设中。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实现数十亿元产值。
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逐步破解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政策支持下抱团创新,过去一年,按照谁能干就让谁干的原则,安徽省采取“揭榜挂帅”、择优定向委托、部署省科技重大专项等方式,选拔领头羊、先锋队,立项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15项、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18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8项,推动一批重大攻关取得突破。
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解题,市场阅卷。去年,安徽省精准摸排制约新兴产业发展最紧迫、最关键、最必须、最有影响力的核心技术难题37项,择优确定“玉米耐密抗锈病种质创新技术与新品种选育”“大面积动态X射线成像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等15项榜单任务,共吸引全国10个省30多家单位参与揭榜。成功揭榜并立项的9个项目,由省财政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发榜方最高1000万元/项配套支持。
“揭榜挂帅项目就是聚焦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卡点堵点开展攻关,这两年我们一共有18个项目成功揭榜立项,省财政共投入将近1.6亿元,带动企业投入6.5亿元。”安徽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副处长段菖蒲介绍。通过优化完善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安徽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动态存储芯片、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人机交互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全色激光投影显示等创新成果应用闪耀北京冬奥会,东超科技和本源量子选送的项目荣获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
助推转化 产业创新加快发展
2月18日,安徽“双创汇”启动仪式暨首场走进中国科大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会上,“聚烯烃弹性体”等9项中国科大赋权成果项目成功签约,“阻燃聚合物复合材料”等10项安徽科技大市场交易成果现场签约,云发布了今年2月交易成功的83项项目,线上线下签约额近25亿元。
创新成果要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才能推动产业创新的发展。2022年,安徽省举办中国(安徽)科交会线上展厅启动暨安徽科技大市场月度交易活动,在线展示高水平科技成果1000多项。常态化开展成果路演活动,组织对接服务,促成成果对接或交易557项,总金额492亿元。一大批来自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不再“束之高阁”。“这个平台让我们合作双方能够快速签约,通过各自优势资源的汇聚,围绕集成电路行业关键难题以及工程应用技术瓶颈,探索创新模式,加快科研成果向产业技术的转化。”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黄正峰教授说。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十大新兴产业正在安徽蓬勃兴起。人工智能策源地、新型显示之都、中国IC之都、新能源汽车之都……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崭露头角。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就聚集了江淮、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等10家整车企业和1200家配套企业,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25万辆,居全国第五;去年上半年达19.15万辆,同比增长142.7%。
顶格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招引落地项目32个,总投资额723亿元。高标准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科大硅谷”“中国声谷”“中国视谷”“中国传感谷”等产业集聚地,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国家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培育。2022年,安徽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463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900家左右。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9家。滁州全椒节能环保内燃机等4家基地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安徽日报 记者 汪永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