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派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在演出 供图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作为戏剧资源大省,安徽近年来始终坚守传统戏剧阵地,做好传统戏剧的活态保护。2022年3月至10月,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和省非遗保护中心组成的多个调研小组,先后深入庐江、南陵、枞阳等32个县(区、市),对81个国有、民营院团进行走访调研,涉及37个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分析总结当前安徽传统戏剧活态存续与保护现状,为传统戏剧保护传承和振兴发展探索路径和对策,推动传统戏剧“活”起来、传下去。
政策利好
传统戏剧类项目保护成绩可喜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实施传统戏剧项目振兴政策,安徽传统戏剧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更多关注。截至2022年上半年,安徽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5项、国家级传承人37名,传统戏剧类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47项、省级传承人122名。
安徽各市、县相继建立并逐步完善市、县级非遗名录体系,通过不断挖掘整理传统戏剧资源、建立健全非遗评审认定机制,生长于民间的传统戏剧被纳入非遗保护的范畴。在非遗相关政策的带动下,部分传承状况较好的剧种得到进一步发展,部分濒危剧种得到抢救性保护。
芜湖市南陵县境内的南陵目连戏,由于原群众基础和影响力较弱,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存续状况堪忧。2006年,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抓住传统戏剧项目振兴工程的政策机遇,实施南陵目连戏剧本抢救性整理工程等六大工程,逐步推进南陵目连戏的保护传承。
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传统戏剧,安徽省财政厅设立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至2021年,共计1455万元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90万元省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传承保护。
不仅如此,传统戏剧传承展演平台也在不断拓展。2021年,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认定100个非遗传承基地,其中16个为传统戏剧类非遗的传承基地;安徽省各地借助重要节庆及各种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不断扩大安徽传统戏剧的社会影响力。
打破壁垒
让传统戏剧市场“活”起来
当前,传统戏剧项目市场大多数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通过“送戏进万村”等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但是,这些演出的观众群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市场运作、营销人才和推广理念的缺乏,忽视传统戏剧项目观众的培养,固有的观众日趋老化、消亡,新的年轻观众群没有形成,这是造成传统戏剧的重要原因。”业内专家表示。
要想传统戏剧“活”起来,就要不断培养观演习惯,使其回归市场。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表演形式上,传统戏剧项目需要从舞台艺术延展出去,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在内容上,剧目唱腔、程式表演等需要进行创新,寻找顺应时代潮流、让大多数观众接受并理解传统戏剧项目艺术的方式。同时,要让戏剧创作为观众服务,立足群众生活、挖掘创作素材,强化节目的鲜活性、可信度、感召力。
如何推动传统戏剧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以“非遗进景区”的形式实现文化与旅游双向赋能。“近5年来,我们每年投入近百万元,推参演人数近200人进景区。这一长效举措推进了非遗保护和传承,检验了非遗专项资金扶持绩效,展示了近年来安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探索了传统戏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促进了‘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人才培养
让传统戏剧项目传下去
受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戏剧表演团体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尽管近年来行政主管部门大力扶持,但人才缺失依旧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嗨子戏曾在阜阳市阜南县开办阜南县嗨子戏传承班,但因教学质量等问题,自2013年开班以来,为阜南县演艺中心输送的人才寥寥无几。
人才培养是传统戏剧发展的源头活水,改革原有的传承班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参与调研的专家建议,在规模上,筛选一批自身条件好、对表演有兴趣的好苗子;在师资上,在普遍性基础培养后采用专业化高阶教学,改变过去“一把抓”模式;在资金上,从“普惠大众”的培训班、兴趣班模式转换为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一对一培养;在政策上,将招生与收徒对应、教学与演出相融、出师与就业同步。同时,建立专门机制,鼓励传统戏剧项目大家、非遗传承人建立名家名角工作室,在传艺传德中让年青一代把传统戏剧项目作为事业来抓;鼓励一线城市优秀演员和艺术院校专业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以兼收并蓄的思想扶持培育壮大基层乡村文艺队伍。
保持传统戏剧的根基活力以及对人才的培养少不了政策扶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和《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为传统戏剧传承人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此外,部分市县还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非遗传承人群的培养,池州市探索实施“名师带徒”工程,持续实施推动池州傩戏、青阳腔等传统戏剧青年人才的培养及传承人队伍的储备。
安徽各地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戏剧的过程中,既有宝贵的经验做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梳理这些经验做法与问题,不仅为传统戏剧保护传承和振兴发展提供了路径和对策,并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相关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12月,我们将根据此次深入、全面的调研结果制定下发《安徽省传统戏剧抢救行动实施意见》,为继续做好传统戏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奠定政策基础。”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中国文化报 记者 裴秋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