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机
刺绣机高速运转,数根绣花针飞速跳动,穿针引线之间,五彩丝线在布匹上蔓延开去,一个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纹饰慢慢成形……近日,云南省文山市钰幅戎民族刺绣有限公司机绣车间内机声隆隆,一幅抓生产、赶订单的火热场面。
“以前手工绣一套苗族服装要花很长时间,售价很高。现在我们用机器绣,大大压缩了时间和成本,售价也比手工刺绣低。”公司负责人李照勇介绍,通过电脑设计富有民族特色的刺绣花样模板,再由绣花机绣出图样,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留了民族刺绣的传统特色,产品很受市场欢迎。2022年,该公司刺绣产品实现销售额近1600万元。
在近3000平方米的机绣车间里,100多台刺绣机整齐排开,一块块有着花鸟鱼虫的刺绣布匹或五彩缤纷,或恬静淡雅,十分精美。“这些用机器制作出来的刺绣花边和辅料可以直接用在民族服饰的衣背、袖口、腰带上。”李照勇介绍,公司主营壮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刺绣及刺绣工艺品生产,是目前云南省最大的电脑刺绣企业。刺绣产品已批量投放市场10多个系列、上万个品种,远销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市场。
在公司产品体验中心,6个主播正在向粉丝介绍刺绣产品。“现在网络直播是我们重要的销售渠道,去年仅线上销售就突破了500万元。”一名主播说,公司通过探索“普通话+民族语言”的销售模式,吸引了很多民族客源,最多的一天卖出去了近7万元的商品。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公司还为客户成立了联络群,直接线上接单定制刺绣,生产不同的刺绣产品,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
去年,公司延伸刺绣产业链,开始批量制作具有民族元素和时尚元素的婚纱、西服等10多个款式2000多套服装,还联合商家、客户进行民族服装摄影和民族服装T台走秀,进一步提升民族手工艺产品的营销推广效果。“现在每逢节日,我们都会举行T台民族服装走秀,既能展示我们的刺绣新产品,更能宣传推广我们的民族文化。”李照勇说。
从手工刺绣到机器刺绣,从绣花边到刺绣摄影,如今随着刺绣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李照勇萌生出发展工业旅游的念头,拓展民族手工业产业发展空间。(记者 李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