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举办
2023-04-22 15:41:5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4月21日至23日,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举办。大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作为指导单位,由安徽省科技厅、蚌埠市人民政府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民品发展部主办。

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举办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422143641

大会现场

  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是行业内极具影响力和引领力的产业盛会,2017年至今已在蚌埠成功举办四届。本届大会以“芯聚江淮 智感世界”为主题,内容丰富、企业集聚、人才荟萃,参加人员约600余人,创历届新高。

  大会举行了高峰论坛,邀请院士专家、企业领军人才围绕主题开展主旨演讲,为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大会举行了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产业协同发展论坛、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等四个产业创新发展专题论坛,分别围绕不同专题,邀请龙头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及科研院所、高校参与,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搭建产业链各环节的沟通对话平台,分享协同创新发展的经验和实践。此外,大会还举行了投资洽谈会和产业化项目路演,重点围绕产业项目,全面汇聚优势资源、积极寻求合作契机,推动吸引、支持更多好项目落地生根。

  大会期间,“长三角”MEMS与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揭牌成立。会议通过组织高峰论坛及创立产业创新联盟等活动,汇聚各界精英,搭建交流平台,积极邀请“两院”院士、知名企业家围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成果转化等主题,共谋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庄松林、徐红星、蒋庄德、杨树兴、刘文清、孙立宁等六位院士及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等20多家国内相关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大会吸引了300余家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20家投资机构来蚌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举办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422144028

大会会场场景

  大会期间,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共建中国(蚌埠)传感谷、共创国家级研发平台、共设微纳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共办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按照协议,兵器工业集团将积极引导相关产业资源、成果产业化项目,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客户资源向中国(蚌埠)传感谷集聚,并推动智能传感器在民品产业中的应用。同时,兵器工业集团与安徽省政府将依托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并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此外,双方还将在新型化工产业、北斗产业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构建“平台+场景应用+终端制造”全生态体系建设,加强基于北斗在应急救援、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电力电网、交通运输、水域海空一体化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和推广。

  大会发布了中国(蚌埠)传感谷战略规划、智能传感器产业扶持政策,全面展示了蚌埠智能传感器产业领先技术及高端产品。作为全国三大传感器基地之一,近年来,蚌埠市高度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全力构建核心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国际一流创新能力的中国(蚌埠)传感谷。全市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打造了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中科米微、依爱消防、双环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成为全省唯一、全国前列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目前,蚌埠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相关企业达200余家,覆盖仿真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应用模组等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上下游配套体系健全,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正着力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形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蚌埠)传感谷。

  会上,总投资137亿元的40个项目进行签约,蚌埠北方微鑫创业投资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金、深赛智能传感器前沿投资基金等3支新设立的基金落户蚌埠。(文/图 顾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