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奔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2023-04-26 09:09:03来源:安徽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奔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写在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开幕之际

  浩瀚星际中,依靠重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行星发动机隆隆飞转,推动地球开启奔赴希望的“流浪之旅”……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一幕幕画面撼人心魄。

  科幻,挑战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却根植于科技成果的肥沃土壤。4月12日21时,合肥科学岛,有着“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这标志朝着建造高效、低成本的热核聚变反应堆又迈出关键一步,为提高核聚变反应堆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江淮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从未止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2022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7位、连续11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原始创新厚积成势

  在合肥,如果问起“云飞路”,可能十有八九摇头不知,但是说起“量子大道”,大多都能指出准确方位。在这条数百米长的道路上,集聚着20多家量子科技企业,崛起全国量子产业的闪亮地标。

  “墨子”升空,“九章”问世,“祖冲之”加速……近年来,安徽量子科技一路高歌猛进,奠定中国“量子优越性”的强劲实力,挺起大国重器的坚实脊梁。2021年,合肥本源量子成功交付使用一台量子计算机,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如今,我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正在合肥本源量子紧锣密鼓生产,中国最新量子计算机“悟空”即将面世。

  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世界独创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成果,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新技术;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产生45.22万高斯稳态磁场,刷新保持23年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世界上百公里级的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对暗物质探测、物理学基本常数检验、相对论检验等基础物理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2022年初以来,一批镌刻着“安徽烙印”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喷薄而出”,在多领域国际赛道“并跑领跑”。

  原始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最能体现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立足国家所需、发展所向,安徽省聚力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深耕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天都实验室”探测深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200余家,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总数全国第5位。

  安徽,已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重镇。

  技术创新澎湃激越

  安徽哈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开幕式主火炬“飞扬”;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全色激光投影机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地上投射出清晰影像;科大讯飞各种翻译设备高效沟通中外……在北京冬奥会上,一批来自安徽的高科技成果闪亮登场,助力世界瞩目的冰雪盛会,让江淮大地的创新名片更加闪亮。

  科学是技术之本,技术是产业之源。没有技术创新的支撑,便没有产业集群的跃起。

  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安徽省积极编制“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清单、“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清单,组织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组建能源互联网、水科学、江淮气象、先进功能膜材料等联合基金。

  向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坚。全省瞄准产业发展“卡链”“断链”,优化完善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攻关。首台分辨率达到2.5纳米的商用可量产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突破长达47年的技术封锁,动态存储芯片、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人机交互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推动科技支撑民生福祉。安徽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1.4万多个行政村服务全覆盖。聚焦生命健康等领域,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等成为抗疫重要力量。设立“双碳”科技创新专项,企业牵头实施首批“双碳”项目11个,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9亿元。

  产业创新风起云涌

  在科技创新的金光大道上,从0到1的原始创新是“最先一公里”,从成果到转化的产业创新则是“最后一公里”。安徽省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大力推动创新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中国(安徽)科交会网上云展厅上线,在线展示高水平科技成果1000余项。安徽科技大市场月度成果路演交易活动常态化开展,促成大批成果对接或交易。“羚羊”工业互联网汇聚科技成果7万余项,助力传统企业跃上云端。

  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大硅谷”“中国声谷”“中国视谷”“中国传感谷”等产业集聚发展。150亿元天使基金群组建,省新兴产业首只引导基金人工智能主题母基金揭牌签约。2亿元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设立,撬动科技贷款510亿元。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安徽省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2022年,在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重点研发计划立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占比分别达92.9%、55.7%;海螺集团、安利股份、荃银高科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省级创新联合体,开展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安徽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78万家。企业,已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以长鑫存储为代表的动态存储芯片产业,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以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为代表的十大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6%。放眼全球,每10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在安徽制造,世界每5块液晶显示屏就有1块在安徽生产。

  安徽,科技成果加速从“纸面”落到“地面”。

  制度创新惠风和畅

  树高千尺,根植沃土。科技创新的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离不开制度创新培土固基。

  从合芜蚌示范区政策先行先试,到全国首个省级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再到《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安徽省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持续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安徽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截至2022年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47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9.7万人;科研机构7267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35万人。

  成立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推进国家新一轮“全创改”,揭榜“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等改革任务;深入推进放权赋能改革,在6家高校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首创“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扶持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

  近年来,安徽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树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不断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放眼江淮,正在形成人才成长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福地。

  创新无止境,奋进续征程。

  在合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是一场科创“重磅”的发布会,是一场科创成果的展示会,是一场科创项目的交易会,也是一场科创“大咖”的交流会,精彩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集”。

  安徽,豪情满怀举办国字号成果转化盛会,全力以赴奔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安徽日报 记者 张理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