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安徽全力打好防汛救灾主动仗
2023-07-07 09:01:12来源:安徽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我省压紧防汛工作责任,做好物资保障和人员备勤——全力打好防汛救灾主动仗

  连日来,安徽发生多轮强降雨,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局部山洪暴发,沿江、沿淮部分地区发生城乡内涝。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迅速响应、全力应对。

  监测预报预警,是抵御洪涝灾害的“第一道防线”。入汛以来,安徽省已针对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发布综合灾害防御预警3期,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10期,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4次,发布预警信号2920次、覆盖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近百万人次。

  上下联动、排查隐患、转移群众,力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全省已有近1.9万人次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关闭景区景点165个、建筑工地793个,提前转移山洪地质灾害威胁区、沿河低洼地带、危旧房等危险区域人员3272人。同时,提前在险工险段、洪涝灾害易发区预置抢险力量和物资,组织13万人次备勤,及时处置人员被困、道路塌方、城市积水等险情。

  救援队伍随时待命,物资配备整齐,随时做好防大汛、抢大险的准备。据介绍,安徽省已组建省级抗洪抢险专业队伍16支、2117人,主要装备869台套。

  在救灾方面,截至7月5日,全省共投入救灾资金116万元,生活类救灾物资2000件,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受到妥善保障。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蔡正中表示,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底线思维,做到严阵以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压紧防汛工作责任,做好物资保障和人员备勤,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安徽省长江沿线各地压实责任、整治隐患、强化演练、备足物资,全力打好防汛主动仗。

  压实责任。安庆市调整充实市防指成员单位,建立市防指与七个分指挥部运行机制。分级落实长江干堤50处穿堤建筑物、28个江心洲外滩圩、648座水库、61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4个在建涉水工程、575个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区,以及城区24处易涝风险点相关责任人,并在市级媒体公示。芜湖市发布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和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迅速调整市、县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同时,完成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城市极端强降雨应急处置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

  整治隐患。池州市成立5个检查组分赴基层一线,对全市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河道堤防等度汛隐患进行全面检查,共发现各类安全隐患49处,现已全部完成整改。芜湖市18处开口子工程已全面复堤复坝,所有在建涉河项目均制定了安全度汛方案。涉及山洪灾害防治的无为市、南陵县、繁昌区共13个镇102个行政村,受威胁人员全部进行了复核登记。铜陵市紧盯薄弱环节,排查整改隐患,33项水利工程重点问题隐患均限期整改销号,9处破堤“开口子”工程全部完成复堤,2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防范措施。马鞍山市共排查发现风险隐患113处,112处已整改落实到位,1处已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强化演练。铜陵市举办防汛抢险综合应急演练,演练包括应急抢险、转移安置、水上演练及救援3大科目9项内容,锻炼防汛抢险队伍应对突发汛情险情的协调配合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完善162座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调度运行计划、148个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各级各部门组织开展了多场有针对性演练。7月1日,马鞍山市举行2023年防汛综合应急演练,着重提升防汛抢险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备足物资。安庆市市、县两级通过政府购买和协议储备方式储备各类防汛抗旱物资,全市共有袋类285万条,布类145万平方米,桩木1490立方米,砂石料7.7万立方米,水泵等排涝抗旱设施1000多台,防汛抢险船只90余艘。铜陵市已储备价值3571万元的防汛抗旱物资,组建防汛抢险队伍270支、7675人,调整充实了市级防汛应急突击队和市级抢险技术指导专家库。芜湖市落实财政预算600多万元,补充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储备物资和器械资金总额约3710万元。目前,全市共组建防汛专业抢险队伍22支,队员2470人,乡镇应急队伍73支,队员8758人,挖掘机62台、运输车133辆、发电机32台、水泵91台套。

  “当前,我省正处于主汛期,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我们将科学调度各类水利工程,突出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和水库安全度汛,重点做好江河洪水防御,落实抢险技术支撑,并统筹抓好防旱抗旱工作。”安徽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查道满说。(安徽日报 记者 王弘毅 陈成 徐建 刘洋 阮孟玥 贾克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