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马鞍山市以“水”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2023-09-05 17:34:51来源:马鞍山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守一江碧水 织锦绣河山 我市以“水”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马鞍山市以“水”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_fororder_c91318c6-23a8-4252-b69a-a5d4c84d2108

薛家洼 摄影 童祖鸣

  江风习习,秋意渐浓。九月的薛家洼,层林尽染、水天一色,游客打卡拍照、散步休闲,络绎不绝。

  从“临江不见江”的生态“疮疤”到“近江又亲江”的“城市客厅”,薛家洼蝶变的背后,是长江正以更洁净、更生态、更优美的形态,为马鞍山人带来更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来,马鞍山市始终牢记嘱托,自觉践行“守护好一江碧水”的使命担当,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推动全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交出了“一江碧水向东流”的高分答卷。

  铁腕治江 一江两岸满目新

  153家非法码头散落长江干支流、704家“散乱污”企业遍布长江岸线、4295个入江排口溯源不清、35条黑臭水体交错市域范围……作为依江而建的资源型城市,马鞍山曾经“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城市“临江不见江”,更让长江生态系统红灯频闪。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必须要还。

  马鞍山市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责任担当,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按照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防洪治理、景观提升“五合一”思路,以薛家洼区域为突破口,全面打响“长江保卫战”。

  关停散乱污企业、整治非法码头和船舶修造企业、开展“清废”行动,筑牢“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5公里产城一体示范区、15公里城乡融合先行区”三道防线;

  全面开展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加快长江生态廊道工程建设,在完成23公里长江东岸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长江西岸综合整治工程;

  创新“四有一畅”(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有学上,心情舒畅),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5100多条渔船被拆解,1万多名渔民全部上岸;

  法治护航,马鞍山市与南京市、镇江市协同立法保护长江江豚,将每年的10月24日确立为长江江豚保护宣传日……一项项举措齐头并进,打出了铁腕治江的“组合拳”。

  如今,长江东岸,薛家洼、杨树林、采石矶景区等一批湿地公园、滨江生态绿廊和文化旅游景区“串珠成链”;长江西岸,零点公园、浮沙圩、和州之心华丽蝶变“以线串面”,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滨江风貌重现在人们视野中。

  清水治污 满城碧水入画来

  小桥流水、绿草如茵,吞污纳垢、清流入河,如今的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不仅美得如同花园一般,同时可日处理13.5万吨污水,还长江以美丽身姿。曾经,尖担沟、芦塘支渠等因水质污染严重,被冠上“黑臭”之名;如今,尖担沟河水清澈见底,岸边花草错落有致,芦塘支渠成为市民散步观景、休闲锻炼的亲水宜居之地。

  河流汇江江汇海。有没有“一江碧水向东流”,关键看入江河流清几许。

  刀刃向内,剑指顽疾。近年来,马鞍山市借“环保督察”之力,锚“问题导向”之航,执“绿色生态”之笔,落“环境整改”之实,强力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全力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快构建长江生态安全屏障。

  作为全国首批20个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2020年底35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通过省级验收,达到住建部“长制久清”工作目标;在全省率先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对320个住宅小区、1150公里雨污水管网等进行检测、修复、改造,消除污水直排问题;王家山污水处理厂等成功提标扩建,全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日,所有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达到一级A以上,实现污水“洗澡”入河、“干净”入江。

  此外,为482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上“户口”,完成长江干流933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马鞍山市先试先行、在全省率先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创新提出“查、测、溯、治、管”工作模式,通过排查全方位、监测全覆盖、溯源全路径、整治全统一、管理全规范,确保每一滴河水清澈入江。

  长制久清 以水为韵促发展

  走进宝武马钢长材事业部的“敬业园”,巨大的雨水花园映入眼帘,沿着台阶往下走,路面还铺设了透水沥青和鹅卵石,并设有生态植草沟和溢流井,海绵城市的元素无处不在。近年来,马钢积极贯彻落实“工厂+海绵”理念,通过控污染、零直排、增绿色等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工业厂区水污染治理的新路径。

  水环境综合治理,既要解燃眉之急,更要立足长远,规划引领,留足绿色发展空间。

  近年来,马鞍山市强化顶层设计,印发《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方案》等文件,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可控、流域水量分配全覆盖,打造节水型城市,推动实施各类海绵城市重点工程174项,全力打造“长三角滨江多雨工矿型”海绵城市示范。

  紧盯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功能区管理等重点领域严格监督执法,倒逼问题整改;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工业节水及废水循环利用,支持重大节能及技改项目22个;打造“智慧环保”平台,创新“环保管家”模式,通过政府“买服务”,聘请专家团队为工业园区和企业“把脉问诊”,精准科学治污,构建起新型现代治理体系。

  定位清晰、尽锐出战、成效显著,水生态成为支撑马鞍山发展高度的“胜负手”——马鞍山地表水国考、省考核断面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高标准强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改工作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获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以“水”为笔,着墨生态;向“绿”而行,向“新”而生。下一步,马鞍山市将以更高站位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更严标准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更实举措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更大力度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努力为推动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作出更多马鞍山贡献。(马鞍山日报 记者 邓婷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