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在量子赛道加速奔跑 合肥全力打造“量子科技”“量子产业”双高地
2023-09-12 10:14:00来源:合肥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近日,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源量子”)和中国航空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徽省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举行关于航空基金项目《航空数值模拟领域量子计算技术探索》的项目开题会,正式启动国内首个航空科学基金支持的量子计算航空应用研究项目。

  作为合肥市量子科技又一个落地的应用场景,该项目旨在针对当前航空数值模拟算法中仍存在的问题,探索量子计算技术在航空计算流体力学领域技术途径,实现有代表性CFD计算软件量子计算版本,验证量子计算技术在航空数值模拟领域的超级优越性。

  近年来,合肥以科研成果熟化转化为核心,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突破点,以产业聚集发展模式为路径,全力打造“量子科技”“量子产业”双高地。

  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

  随着量子科技的不断突破,应用场景逐渐向纵深拓展,量子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这项看似“高冷”的前沿科技,已悄然应用于不少领域。量子产业呈现出了无量前景。

  近年来,在量子计算领域,合肥成果丰硕。本源量子研制出全国第一台可交付使用的量子计算机、全国第一套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全国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相关配套研发成果也不断涌现:与金融单位建立合作,探索量子计算在普惠金融、证券交易、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与国家电网等单位合作,研究量子计算提高气象预测、潮流预测、调度优化等的准确率和速率等。

  在量子测量方面,同样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目前已应用于多项科学研究。“将量子精密测量用于生命科学领域,能精确分析血液中极微量物质含量;用于超导材料的研发,能实现纳米级别的表面磁性分布成像;用于石油行业则可以实现对地下油气存储分布勘探等。”该公司董事长贺羽介绍。

  在量子通信领域,国盾量子打造的合肥量子城域网已正式开通,高速量子密钥分发设备、量子卫星小型化地面接收站、单光子探测器等核心产品也已发布,量子科技进一步走进民生、服务民生。

  此外,国盛量子研制的量子电流互感器已应用于电网电流监控,对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发挥着相应作用。

  “不仅如此,量子计算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等领域都大有可为。

  例如,利用量子计算,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加速数据处理和算法运行;利用量子计算可以进行小分子模拟,这是生物医药领域进行药物开发的核心环节。”启科量子首席科学家罗乐说。

  全要素保障产业发展

  当前,合肥市量子科研成果不断拓展。以合肥高新区为例,由“十三五”初期的每年2至3件,发展到2021年每个季度的2至3件,再到如今每个月都有新技术或产品发布。

  量子产业既需要基础科学、材料科学、光学元器件以及传统设备使用商等上下游行业企业的支撑,也离不开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

  近年来,合肥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制定了《合肥市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在创新支持、成果转化、试点工程、场景建设方面多管齐下,加速量子科技成果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

  2022年,合肥更是打出量子产业扶持“组合拳”:编写量子产业发展报告,梳理全市量子产业链供应链断点环节招引目标企业,常态化开展量子产业重点项目调度会,主动对接量子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建立招商对接机制;完成量子产业链企业认定和产业链调库工作,为企业申请高层次人才保驾护航;常态化开展双需对接会,为企业对接科技局等市直部门,解决创新产品和场景需求等问题。

  近年来,量子计算正在迅猛发展,但高水平专业人才匮乏。2021年3月教育部批准新增“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已有数十所高校获批,国内量子信息教育迎来新的转折点。

  今年5月,教育部公布5所高校新增备案“量子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名单,安徽大学名列其中。这是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安徽又一所新增“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的高校。

  未来,聚焦量子科技基础研究,合肥市还将支持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组织实施一批聚焦优势领域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抢占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与此同时,鼓励量子企业主动提出场景需求,政府加强场景研判能力,面向通信、能源、金融、自动驾驶、机器人、生命健康等领域全面开放应用。(合肥日报 记者 赵俊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