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站获悉,国内首个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监管平台在阿拉善盟投入运行。此举填补了我国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监管方面的空白,为推进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对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提出明确要求。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及时有效地遏制水污染,保证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极为重要。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站站长胡俊梅介绍,针对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过程中流域范围广、企业多、数据少、预警慢、溯源难、综合性决策不高等问题,经多方考察论证比对,决定引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
“该技术创新性地利用了三维荧光光谱与水样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将刑事侦查中利用指纹查找犯罪嫌疑人的思路引入水环境监管当中,故称为水质指纹预警溯源技术。”胡俊梅说。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废水水质指纹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唯一性,通过水质指纹比对可快速精准识别污染源,突破了水污染防治和监管领域溯源难、溯源慢的技术瓶颈。同时结合现场执法、应急监测,精准锁定污染源头,对违法排污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鹏告诉记者,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建设投入使用,实现阿拉善盟黄河流域重要监测断面及典型工业园区水质的实时监控。一方面,对黄河流域重要监测断面异常水质快速预警和污染类型快速诊断,将帮助识别出阿拉善盟黄河流域重点污染河段以及主要污染来源,帮助明确责任主体以及污染治理管理的重点,为水污染治理提供关键性指导信息。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在工业园区的应用,将由污染偶然发现、污染源逐一排查、执法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污染实时发现、污染源精准排查、快速执法的高效模式,构建起预警-溯源-执法联动新机制,有效提升阿拉善盟黄河流域水环境污染预警溯源监管能力。
接下来,阿拉善盟将依托黄河流域水污染预警溯源系统项目,充分应用水质指纹污染溯源技术,不断发挥其在阿拉善盟黄河流域环境监管作用,全面提升阿拉善盟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水平,推动阿拉善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日报记者 刘宏章 通讯员 周亚楠)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