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海勃湾
今年以来,乌海市海勃湾区加快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和《海勃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及“七治”方案落实,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对矿区、城区、园区、农区实施多项治理措施,通过齐抓共管,实现海勃湾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海勃湾区持续深化污染防治,着力做好扬尘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攻坚战,全年计划开工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2个,目前在建8个,完工4个;全面加强产业园区污染源管控,强化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控制,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产业园区及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治理水平。
此外,海勃湾区切实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先治尘再生产”原则,对采场、排渣场、煤矸石堆场、储煤场等重点部位污染防治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接入全市矿区环境智慧管控系统,进行全流程扬尘污染监控;强力整治矿区、园区道路扬尘污染,督促企业对外运道路定期清扫、洒水降尘。
持续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整治
今年,海勃湾区积极推进矿业权整合工作,煤矿、非煤矿山均按计划完成矿权整合方案制定。据了解,海勃湾区拟将露天煤矿采矿权整合为3个整合区,分别为摩尔沟矿区、卡布其矿区、骆驼山矿区;非煤矿山拟将15个矿权整合为3个采区,包括卡布其石灰石矿区、千里山石灰石矿区、千里沟铁矿区。
矿山复绿
同时,海勃湾区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结合矿区整合实行联采联排联治,对外排土场到界区域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目前,全区露天煤矿通过削坡、整形、覆土、边坡固化等措施,累计完成排土场治理面积60余公顷。对既有绿色矿山开展“回头看”复核工作,将5家矿山移出绿色矿山名录库,今年拟建2家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分别为神隆煤矿、神华骆驼山煤矿。
全面推动“三水”统筹
海勃湾区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及时将各年度用水总量分解到生活、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完成了分区域、分水源制定取水计划;加大黄河水替代地下水的生态用水工作力度,建设给排水管网12公里;落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此外,海勃湾区不断加大涉水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力度,对无证取水、超批复取水、批用不符等违规取用水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依法规范取水行为;着力开展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
大力推进产业转型提标改造
海勃湾区坚决抓好辖区工业企业优化提升综合治理工作,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封闭的皮带廊
在内蒙古万晨石灰有限公司绿色工厂项目现场,与传统工厂相比,绿色工厂厂区环境更加干净整洁,道路宽敞。此项目已对4条回转窑生产线进行了工艺升级,成品库封闭项目、上料大棚项目、皮带廊封闭等项目已经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我们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积极落实各项环保措施,不断提升环保设施技术能力,让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公司安全总监冯俊信说。
深入推进道路扬尘污染治理
公共道路清扫保洁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不断加强矿区道路环境治理,矿区道路路面修补6.95万平方米,施划交通标线48千米。推行矿区公路“路长制”,建立道路管护和定期清扫制度及路长分段负责制度。推行矿区道路市场化改革,引进第三方保利环境服务,目前保洁车辆已到位10辆,开展矿区公共道路清扫保洁、降尘。
严查严管车辆污染排放
海勃湾区不断强化超载超限治理,今年以来,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海勃湾大队联合市交警国道大队出动12次,在318省道、004县道检查货运车辆1342辆。其中,纠正篷布覆盖不标准货运车辆138辆,查扣不盖篷布货运车辆9辆,查扣超限车辆5辆。
超限车辆检查
此外,海勃湾区还对超载运输车辆采取限制经营和拉入黑名单等措施进行处罚,并通过设置过磅系统上限数值严控车货总重,禁止不符合要求的车辆驶出厂区。
强力整治物料堆场扬尘污染
海勃湾区对辖区内煤矿生产扬尘及洗选企业治场工作持续开展日常监督,健全防治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整改成果,共开展现场巡查156次,出动巡查人员348人次,洗选企业外堆煤整改21次。
同时,海勃湾区印发了《海勃湾区洗配煤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试行)》《露天煤矿、洗选企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专项检查方案》等制度规范,建立了督办机制,推动企业配备配齐清扫车、洒水车、洗车装置等污染防治设备设施。(文 伊文 本文供图 海勃湾区融媒体中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