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强投入 描绘今秋好“丰”景
2023-09-25 11:05:0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国文责编:赵银平

  2023年,内蒙古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农业领域投入力度,截至8月底,全区农林水支出已达到513亿元,约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4.1%。各级财政用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行动,力促粮食丰收、农民增收,努力描绘今秋好“丰”景……

  提升种地信心,引导农民愿种粮。种地的信心,对端牢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合理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春耕伊始,自治区财政即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5.7亿元,让实际种粮者稳定了预期。截至8月底,已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近60亿元,资金直接发放给广大农户,释放了重农抓粮的积极信号,让农民群众自觉保护耕地、提升地力。

  建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多产粮。粮食数量是粮食总体安全的核心指标。2023年,自治区财政累计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43.4亿元,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约400万亩。自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全区累计建成已达到5000万亩。数据表明,这5000万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用不到40%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产出了全区近70%的粮食,成为促进我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因素。

  落实农机补贴,现代机械促增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自治区财政已累计安排补贴资金17.1亿元,支持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全区已受理申请补贴机具约9.5万台套,受益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组织约8.7万户,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近90%。这些现代化设备加入生产“队伍”,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让大面积种地、规模性种植变得更容易,为我区农业现代化增添了动力,也为促进我区农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推广高新技术,铆足干劲产好粮。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自治区财政聚焦“藏粮于技”战略,下达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资金8924万元,以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为导向,努力让农民掌握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安排种业振兴资金1.5亿元,实施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筹措农业产业发展资金5.35亿元,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下达资金18.54亿元,支持全区粮豆轮作项目实施。拨付耕地质量提升资金1.36亿元,支持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推广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实用技术,唱响科技兴粮主旋律,让科技的冲劲带着种子破土,将丰收的力量置于大地深处。

  农业保险护航,大地普收安心粮。截至目前,全区三大粮食作物投保面积达到6752万亩,累计安排农业保险费补贴资金43.87亿元,其中自治区财政补贴资金18.15亿元,促进农民防灾减损、持续增收。继续积极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1-9月,全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签单保费63.16亿元,同比增长8.71%,累计为219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800亿元。全区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险种已达22个,农户受益面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护航,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除了农民种地的后顾之忧,形成了确保粮食安全的“稳定器”和“安全网”。

  改善收储能力,增加效能广积粮。安排优质粮食工程专项资金5023万元,支持企业升级改造仓储设施,完善粮情在线监测和智能化控制功能,提高收储环节粮食品质保障能力。推动粮食企业使用低温烘干、节能环保等工艺及装备,提升粮食企业现代化加工和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升级改造粮食加工生产线,实现粮食生产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大力提升企业产能和效率。(文 伊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