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早上6点,天还没有亮起来,夜色笼罩下,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收拾好行装,开始赶路。
队员们走进达拉特旗德胜泰村,村民们闻讯赶来,这天的节目很丰富,歌曲、舞蹈、好来宝……队员们引吭高歌,村民们打着节拍,气氛热烈。演出结束后,乌兰牧骑特地请来的讲师开展了“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主题宣讲,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进入冬季,全区各支乌兰牧骑再次集结,奔走在“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演出服务活动中。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寒来暑往60余载,这面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驰骋在北疆
今年夏季的“送欢乐、送文明”活动,“一专多能”的乌兰牧骑队员们在演出同时用有亲和力、说服力的文艺作品,用老百姓能听懂、能领会的语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6月17日到7月17日,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区各支乌兰牧骑无惧偏远酷暑,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厂矿、进边防部队,开展演出、宣传宣讲2100余场,开展为基层群众送温暖和贴心服务活动1200余场。
“每次基层演出服务,队员们充分发挥贴近基层的优势,深入农户牧户、生产一线调查研究,对接本地区、本年度基层群众需求,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强化内容创作生产和服务基层群众的衔接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订单式’惠民演出,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内蒙古文旅厅文艺处处长斯钦达来说。
“今年冬天预计要演30场左右,再偏远的农牧区都要走到,演出的同时,我们还会辅导村里的业余文艺队,帮助老乡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乌兰牧骑副队长张志泽说。
据了解,乌兰牧骑这支队伍成立66年来累计行程百万多公里,为各族群众演出数十万多场次,观众总量达数亿人次。
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队员吴佳说:“我们会牢记嘱托,传承好乌兰牧骑优良传统,送欢乐、送文明的同时,让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温暖人心。”
红旗耀轻骑
今年7月28日晚,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上海中华艺术宫,高朋满座,内蒙古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红旗耀轻骑——乌兰牧骑摄影作品展”巡展开幕。
近100幅珍贵图片组成的摄影展如同跨越66个年轮的温暖故事,构成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乌兰牧骑成立之初、首次进京演出、首次全国巡回演出、和农牧民一起劳动……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全方位展示了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和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的风采,以浓郁的北疆气息和动静结合的沉浸式展出风格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观众。
内蒙古艺术研究院创作室主任乔轲说:“在上海和昆明,有不少对乌兰牧骑有着深厚感情的老人多次来看展,他们说看到乌兰牧骑,想起了年轻时在内蒙古支援边疆建设的经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无怨无悔的奉献让我们深受感动,这正是乌兰牧骑优良传统的体现。”
宣传、演出、辅导、服务,这些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没有丢。“我们充分发挥覆盖面广、与农牧民联系紧密、宣传演出直观易懂等优势,让‘舞台’变‘讲台’,让‘演员’变‘教员’,通过旗级汇报演出、基层惠民演出、流动宣传宣讲、志愿为民服务等形式,将党的声音传递给广大农牧民。”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说, 如今,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平均每年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达100余场次,实现全旗6万余人宣教全覆盖。
乌兰牧骑从1957年创建初期一驾马车、十几个人的文艺队,发展到今天拥有75支队伍、3500多名队员,每年演出超过8000场,正是因为66年来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的传统没有变。
永葆红色基因,无论过去多少年,乌兰牧骑依然离基层最近、离人民群众最近。
放歌新时代
10月28日,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终评在山东省济南市落幕。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创排的舞蹈作品《马铃摇响幸福歌》以98.89分获得终评第一名。
6年来,全区乌兰牧骑佳作频出,获得了包括荷花奖等近40个奖项、奖励。
载誉满满,离不开乌兰牧骑60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更离不开队员们不断创新、勇攀艺术高峰的执着追求。
2022年春天,全区乌兰牧骑开展的“学·创·演”活动为这支队伍再添动能。
今年上半年,全区乌兰牧骑组织学习800余次,开展研讨、主题党日等活动180余次,各地涌现出乌兰牧骑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大声读报告”学习会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锡林郭勒盟在京举办“乌兰牧骑政治建设培训班”,取得良好成效。
为了激发乌兰牧骑内生创作动力,全区宣传系统组织创作专班,引导乌兰牧骑围绕主线创排主题突出的小型作品。2022年至今,乌兰牧骑新创作品达到1987部,新创作品中,本队队员原创作品超总数的80%以上。
演出是乌兰牧骑的天职,“一专多能”是乌兰牧骑的特色。今年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期间,两场乌兰牧骑新创作品展演给首府观众带来了惊喜,特别是开幕前夕的音乐剧《人民楷模都贵玛》,以新颖的方式真情演绎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乌兰牧骑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让人耳目一新!希望能有更多机会观看这样的优秀剧目。”演出结束后,现场好评不断、掌声如潮。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嘱托,创作更多富有感染力、感召力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是全区乌兰牧骑队员不变的初心,如一的坚守。
迎着太阳,乌兰牧骑队员又出发了,此刻他们正活跃在北疆大地上……(记者 冯雪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