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却挡不住项目建设的如火热情。
11月25日10时30分,兴安盟二期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升压站一次带电成功,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全面调试阶段。
“自11月22日项目D站首台风电机组并网以来,目前已有40多台风电机组并网,预计12月项目将实现全容量并网。”中广核新能源兴安盟项目公司总经理邢俊喜说。
兴安盟200万千瓦风电项目总投资184亿元,是国家下达的第一批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超60亿度,等效年节约标准煤约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4万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助力区域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该项目作为扎鲁特—青州特高压输电通道直流配套电源,所发电量将全部通过该特高压通道送往山东省消纳。
草原风光好,电送全中国。作为国家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太阳能、风能资源。自1993年第一条外送华北50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以来,内蒙古输电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已建成11条500千伏超高压、5条特高压输电通道,电力外送能力达7000万千瓦,送电范围覆盖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地区。2022年,内蒙古外送电量2640亿度,外送电量连续18年领跑全国。
依托大电网优势和灵活的电力交易机制,蒙电外送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区累计发电量6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9.4个百分点,继续延续今年以来快速增长态势。全区外送电量2483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15.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1.1个百分点。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内蒙古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当前,内蒙古正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能源接网工程,配套建设特高压输电通道,持续优化电力交易和供电服务水平。
连日来,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交流项目工程建设快马加鞭。该工程现已进入加快建设期,力争于2024年底建成投运。
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交流项目工程,起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000千伏张北变电站,止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1000千伏胜利变电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三交九直”跨省区特高压输电通道中首个获得核准的项目工程,也是内蒙古第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项目工程。工程全面投运后,锡林郭勒盟将形成“两交一直”特高压电力外送格局,每年可向京、津、冀、鲁、苏等地送电约700亿千瓦时。
全面落实国家“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战略,不断加快特高压输电通道工程建设。据国网蒙东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国网蒙东电力已完成电力外送1462.1亿千瓦时。当前,国网蒙东电力正有序组织外送电力交易,预计全年将向华北、东北、华东等地输送电量超过1800亿千瓦时。
“今年,我们将持续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服务‘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推进库布其沙漠基地400万千瓦新能源汇集工程、张北-胜利特高压、国电投白音华电厂接网等重点工程,不断提升内蒙古电力外送能力。”国网蒙东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在内蒙古外送电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能源电量。据有关数据统计,2022年,全区跨省(区、市)外送新能源电量超300亿千瓦时,居全国首位。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能源的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处、重中之重。作为我国最大的电力外送基地,内蒙古既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加快大规模外送绿电、有力有效支持支撑全国经济大省用能和缺电省份绿电低碳发展的任务,又迫切需要加快自身绿色转型发展,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改善用能结构、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新能源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按照日前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内蒙古将加速提升跨省跨区外送新能源规模:充分发挥自治区新能源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谋划一批、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的发展思路,有序推动国家级新能源电力供应保障基地及配套外送通道建设,助力全国碳达峰碳中和。
按照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区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3000亿千瓦时,跨省跨区外送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均比2022年实现倍增;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3亿千瓦,发电量接近6000亿千瓦时,跨省跨区外送电量达到2000亿千瓦时。(记者 康丽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