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呼伦贝尔答卷·精彩2023|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3-12-29 11:33:2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亚东责编:赵银平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推窗见绿,抬头见蓝;这是一座幸福的城市,门前办赛,绿富同兴。“北疆碧玉”呼伦贝尔,生态和谐,万物共生,是灵魂最美的栖居地。8万平方公里草原、13万平方公里森林、3万平方公里湿地、3000多条河流和500多个湖泊……沉淀着时光,蕴藏着勃勃生机,拥有着最雄厚的绿色“家底”。

呼伦贝尔答卷·精彩2023|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1228110727

  蓝天白云映照下的哈萨尔桥 供图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呼伦贝尔紧密结合全市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具体实际,全地域全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绿色转型,举全市之力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和呼伦贝尔沙地治理歼灭战,突出抓好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巩固拓展“五个大起底”行动成果,持续提升林草产业、土地指标、碳汇经济等“点绿成金”本领,做好资源经营“变现”文章,加快构建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在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上增添一抹呼伦贝尔亮色。

  厚植思想根基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是呼伦贝尔的突出优势,绿色是呼伦贝尔的亮丽底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决定了该市在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地位。

  自2019年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以来,该市持续推进顶层设计,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纳入旗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绿色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连续五年在市委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两会”上,对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与此同时,编制了《呼伦贝尔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9—2025年)》及实施方案,制定了年度创建工作方案、工作计划,细化部门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一张蓝图绘到底,呼伦贝尔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修订了《呼伦贝尔市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确保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有序、推进有力、落地有效。

呼伦贝尔答卷·精彩2023|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天正蓝,水正清

  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天正蓝,水正清   供图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同时,不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公安、检察等各方面力量,对大气污染源、医疗废物、成品油及商品煤、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的浓厚氛围。

  扛起绿色担当 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多年来,呼伦贝尔市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排、治沙减污、增绿扩绿、转型增长。从茫茫林海到辽阔草原,再到山峦碧波,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取得喜人成效,各项绿色指标走在全区前列。

  绿进沙退,沙地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呼伦贝尔正在持续创造。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工作,推进实施了二期至五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4247.3万元,建设完成面积1066.976万亩。以呼伦贝尔沙地周边7个旗市区为重点建设和治理区,重点实施了草牧场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保护,呼伦贝尔市林草植被恢复效果显著。

  呼伦湖之大美,言语难表。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把呼伦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头号工程”,严格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保护与治理的要求,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理顺管理机构、立法保护、限渔休产等多项举措守护呼伦湖。经过综合治理,丰水期水面面积达到2244.3平方公里,水量达到139.7亿立方米,较2012年扩大近500平方公里,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目光所及,只此青绿。守好“绿色宝库”, 厚植“绿色家底”,扩大“绿色版图”,呼伦贝尔人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呼伦贝尔跃然北疆。

  实现绿色办赛 坚持可持续发展路线

  冬天的呼伦贝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酷寒的景致下涌动着炽热的能量。地处北纬47°~53°的冰雪黄金纬度,横跨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地貌以及长达9个月的寒冬,让呼伦贝尔坐拥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冬季体育运动在呼伦贝尔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是自治区发展冰雪运动的主要基地,也是全国开展冰雪运动较早的地区,有较好的冬季体育运动传统。图片

呼伦贝尔答卷·精彩2023|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_fororder_DJI_0693.JPG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在陈巴尔虎旗火热启幕 供图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十四冬”是北京冬奥会后即将迎来的全国最大的冰雪赛事,承办“十四冬”,是呼伦贝尔有效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产业发展、丰富文化生活、展现正面形象的重要机遇,承载着呼伦贝尔儿女的光荣与梦想、憧憬与希望。世人将因一场冰雪盛会重新认知呼伦贝尔。

  如今,对绿的坚守已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呼伦贝尔人心中。党员干部、群众和志愿者主动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绿色办公、乘坐公共交通、开展垃圾分类……人人都是参与者,个个都是主人翁,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参与者和贡献者。绿色低碳与冰雪赛事、冰雪产业在这里交织碰撞,作为赛事主赛区,呼伦贝尔市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超越、精彩、和谐、平安”的办赛宗旨,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努力将“十四冬”办成一届绿色低碳的体育盛会。图片

  “十四冬”主场馆内,竞赛灯光已更换为LED照明,空调新风系统全面维修维护,加大清洁能源风电的引入力度,实现场馆100%清洁能源供应,冰球界墙、弱电系统等设备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全面更新。在场馆周边选用抗寒、抗旱、耐贫瘠的本地乡土植物以保证其生态性与经济性。海拉尔赛区购入90辆新能源纯电力公交车,承担赛事通勤保障的重任。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呼伦贝尔赛区实现了低碳、节能、环保效果的最大化,既能满足赛时服务赛事,又可服务赛后持续运营,使人们能在运动中乐享生活,携手共赴一场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绿色盛会。

  一棵大树、一朵云、一池湖水都记录着呼伦贝尔人世世代代的生活变迁,凝结着从过去走向未来的美好记忆。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全市22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扛起勇当绿色低碳发展探路者的责任担当,秉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信念,谱写出一幅幅驰而不息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文 鄂桂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