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数字浙江     |      直观中国      |      长三角      |       看浙里        
金华永康:从“行担走四方”到“生意遍全球”
2023-12-28 14:41:4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魏炜责编:赵银平

  国际在线浙江消息(记者  徐立星):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唐铸铜铳······永康五金从千年前走来,走过漫长的历史。

  敲铜打铁,补壶钉秤,行担四方。永康工匠在时代中坚守,传承悠久的五金文化。

  破冰出海,汇贤聚力,合作共赢。永康五金如今链接世界,奔向全新的未来。

金华永康:从“行担走四方”到“生意遍全球”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1227220929

永康城市风光  供图  永康市委网信办

  五万制造主体链接全球

  上世纪80年代,永康开始出现了日用五金家庭作坊。上世纪90年代初,永康私营企业数量迅猛增长,五金行业的产值也成倍增长。而后浪潮经济来袭,滑板车、保温杯、电动工具等产品都在永康引起热潮。

  随着中国加入WTO,敢想敢做的永康人又扬起五金风帆,开始了全球商海的闯荡,永康也慢慢成为五金产品的“世界工厂”。

  前不久,永康《海铁联运“一站多港”推动以五金产业国际物流为依托的永康版“第六港区”建设》成功入选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案例,这正展示着永康五金走向世界的一个特殊足迹。

  2021年,永康正式开行永康东-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把“出海口”搬至“家门口”,实现了永康与出口海港之间的无缝衔接。去年3月,永康又统筹优化航线布局和物流路径,在已有班列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开通永康东-温州港海铁联运班列,不断织密海铁联运网络。目前,永康当地已形成永康东-宁波舟山港、永康东-温州港、永康东-温州港-宁波舟山港“一站双港三线”海铁联运运输模式。

金华永康:从“行担走四方”到“生意遍全球”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1227220930

集装箱叉车搬运永康海铁联运货物  供图  永康市委网信办

  据《永康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市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125家,出口总额达402.5亿元,1.13万家永康跨境电商企业活跃在世界各地,永康制造畅销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永康无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随着永康五金走向世界的足迹越来越深,永康也正在世界五金之都的路上大步迈进。

  自1996年永康举办第一届五金博览会开始,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各地客商为五金博览会而来,为永康五金而来。如今,五金博览会已连续举办28届,成为中国五金行业的风向标、世界五金发展的走势图。

  十万高标品牌构筑梦想

  永康走上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坚持以品牌与科技双轮驱动为主线,探索数字与智能比翼齐飞的路径。

  经过多年努力,永康工业企业拥有商标品牌总量10.1万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件,“永康五金”产业品牌荣获全国质量魅力品牌称号。

  2011年,永康诞生了中国保温杯第一股哈尔斯;2020年,王力安防成了中国门锁第一股……越来越多的永康品牌成为行业标杆,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金华永康:从“行担走四方”到“生意遍全球”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1227220930_1

永康五金产品展示  供图  永康市委网信办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永康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将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将民营经济作为富民之源,通过“改造、提升、迭代”螺旋式递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积蓄动能。

  如今,永康的企业主体从本世纪初的3800余家增至5.3万家,产业工人增至50多万,培育出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省“隐形冠军”3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如今的永康创造了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网络零售额超千亿元、规上企业超千家、科技型企业超千家的发展奇迹,综合实力连续16年位列全国百强,探索出一条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全国每10扇安全门有7扇来自这里,全球每10套电动工具有5套来自这里,全球每10个保温杯有6个来自这里……”永康五金产业宣传片中的这段话,是永康人对外介绍家乡的常用语,也成为外界对“世界五金之都”直观的印象。

  在奋力打造世界五金之都的道路上,百万新老永康人齐心协力,已然实现了从传统小五金到现代大五金蝶变转型。未来,永康将继续围绕全域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谱写新时代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