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AI合肥“新招”迭出
2024-01-02 11:33:52来源:合肥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产业回眸 精彩答卷 AI合肥“新招”迭出 我市人工智能生态体系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合肥市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了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算力基础+公共平台+产业”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已集聚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超2000家,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向“数智结合”“超量融合”迈进。

  加快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高质量的算力资源储备是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为加快布局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合肥正加快推进合肥市通用人工智能算力数据中心项目、合肥城市云算力中心项目等大规模算力设施。

  2023年6月,“巢湖明月”算力集群二期合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始试运行,该项目入选科技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名单”;10月24日,在第六届声博会暨2023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联合华为正式发布“飞星一号”大模型算力平台;10月底,规模达3000P级(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的计算速度)算力的合肥市通用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项目正式投产。

  量子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的协同工作,被称为“超量融合”。作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最早系统布局量子计算研发及产业化的城市,合肥正在努力探索“超量融合”之路。

  据悉,“巢湖明月”算力集群三期正在加快打造中,建成后将以“超量融合计算”为核心,加速下游“超量融合计算”应用产业发展,探索超量融合计算在气象预测、金融、生物医药、材料科学、智能汽车、高端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

  搭建一批产业创新开放平台

  位于“科大硅谷”蜀山园中国科大片区的合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成立运行一年多来,“顶天立地”的高科技正转化为“铺天盖地”的生产力,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喷涌而出。合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孵化了3家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创型企业,发布了“城市智能引擎”“工业智能质检全栈式解决方案”“企业数智化转型诊断评估平台与数字底座”“科创金融服务平台”等具有引领性的科研成果,在交通、医疗、工业制造、化工、金融等多领域完成了场景应用。

  在2023年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亮相的九韶智能是研究院成果应用极具代表性的企业。目前,九韶内核已成为国内首个商用几何内核、国际四个商用几何内核之一。

  2023年12月7日,合肥高新人工智能孵化器正式揭牌,将重点培育一批以智能传感器、智慧视觉、智能语音、智能软硬件系统为代表的高技术创新型企业。

  一批产业创新开放平台的搭建,集聚和培养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人才,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优势愈发明显。目前,合肥拥有人工智能相关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7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创新平台5个。

  人工智能生态体系蓬勃发展

  基于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技术底座,工信部国家级“双跨”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羚羊工业大模型。目前,羚羊工业大模型正在融入各个工业场景,“核心能力+工业场景”进一步深化融合。“大模型+知识”可以盘活海量的工业领域知识,改变知识获取的方式;“大模型+数据”可以让产业体系数据更好地实现交互式运用;“大模型+业务”可以成为每个工作岗位的AI助手,有效提升效率;“大模型+工业机器人”可以驱动生产硬件,更好地支撑“无人工厂”和“黑灯工厂”。

  科大讯飞所在的中国声谷,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重要产业基地,实现了连续5年产值、企业数量双双超过30%的增长率。

  根据《合肥市“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规划》,合肥市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围绕着智能语音和智能机器人相关技术进行研发。到2025年,力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未来,合肥将围绕推进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发挥智能语音、机器人等领域人才和技术集聚优势,聚力开展前沿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场景示范、创新企业培育、生态体系打造,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合肥日报 记者 余佼佼)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