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安徽省灾害性天气应对规定》新闻发布会举行,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蒋文斌,安徽省应急厅副厅长白中华,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王兴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供图 安徽省政府新闻办
2023年12月2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安徽省灾害性天气应对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据悉,安徽省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分布广、强度大、频率高;淮河以北2年至3年就出现一次旱涝、淮河以南3年至4年出现一次旱涝。据统计,近20年全省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超过100亿元。
《规定》立足实际,总结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的经验做法,并借鉴了外省相关立法经验,对安徽省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进行规定,共计23条。
《规定》明确适用范围是本省行政区域内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霜冻、大雾、连阴雨、结(积)冰和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明确应对灾害性天气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应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应对灾害性天气工作中的职责。
《规定》将气象灾害预警和预警信号由高到低分为四级,并规定了各等级对应颜色。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和预警信号发布、传播要求。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应对措施,并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了基本规定。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情节严重程度予以相应处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据安徽省应急厅副厅长白中华介绍,自省应急厅2018年成立以来,先后成功应对了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和40年一遇的伏秋冬连旱、2020年历史罕见洪涝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规定》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建立健全灾害性天气信息共享机制,畅通“叫”的渠道;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收到气象灾害预警和预警信号后,要做出“应”的举措,做到“科学应对”。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全面调整暴雨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安徽省也构建全链条闭环式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技术新体系。《规定》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相关成果法定化,明确了气象灾害预警和预警信号的适用范围,加强预警标准规范与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和执行的衔接,以期更好发挥预警和预警信号“发令枪”作用。
《规定》体现“社会参与”原则。防灾减灾,人人有责。天灾无情,人间有爱。《规定》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对措施、灾害发生地相关单位的先期处置和自救,以及成年人积极配合政府组织的应急救援工作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突出体现了“社会参与”原则。
同时,《规定》注重灾害性天气“复盘”总结提升。《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要求“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水平评估”。在灾害性天气应对工作结束后,《规定》要求,灾害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文 查宛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