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全国人大代表罗云峰:执绿意之笔绘生态画卷 擦亮巢湖“最好名片”
2024-03-07 16:38:0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查宛昕责编:赵滢溪

  “近年来,合肥市始终坚持把巢湖打造为合肥‘最好名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倾全市之力、护一湖碧水,让‘最好名片’越来越亮,让绿色成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罗云峰:执绿意之笔绘生态画卷 擦亮巢湖“最好名片”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306175512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罗云峰 受访者供图

  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

  近年来,合肥系统实施巢湖综合治理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加快修复巢湖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条大湖治理的新路子,巢湖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水质持续改善,“最好名片”正在精彩呈现。

  在提及2023年巢湖综合治理的成绩单时,罗云峰欣喜地表示,主要实现了四个可量、可见、可感的“突破性进展”。

  全湖水质改善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巢湖总磷、总氮浓度分别削减19.5%、23.4%,全湖平均水质稳定在IV类,上半年平均水质达到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重点河流水质取得突破性进展。8条主要入湖河流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派河自2022年实施整治专项行动以来,治理成效明显,2023上半年,水质达到Ⅱ类。对曾经水质最差、对巢湖污染最重的南淝河,启动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2023年平均水质达到Ⅲ类。

  蓝藻水华防控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发生蓝藻水华时间为7月5日,较上年推迟3个月,未发生较大规模以上蓝藻集聚现象,沿湖持续三年保持无明显蓝藻异味。

  生态惠民取得突破性进展。合肥加快环巢湖旅游休闲圈建设,紧盯旅游基础设施“8件事”,已建成停车泊位3000多个、公共厕位300多个,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巢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国家九部委联席会议审查。

  四源同治 实现水清岸绿

  大湖治理一直是一项难题,2023年,合肥市同步推进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巢湖实现了水清岸绿。

  点源上,采用红黄绿标注方法诊断问题管网,推进市政雨污错接混接点治理,全年新建、改建雨污水管网258.46公里。线源上,实施派河和南淝河水质提升行动,持续加强42条河流水质治理效能。面源上,实施绿色生态农业专项行动,在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推进84个化肥农药减量示范区建设。内源上,加快推进湖内湿地建设,芦溪湖滨、张家湾、罗大郢湖滩3个湖内湿地示范工程已完成可研报告初稿。

  罗云峰介绍说,巢湖治理是系统工程,合肥市围绕“一湖两带八区”流域生态格局,实施巢湖流域“山水工程”。

  2021年6月,巢湖入选国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十大工程”,获中央财政补助20亿元。截至2023年底,山水工程47个子项目26个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投资约94.6亿元,子项目被纳入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推荐申报“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

  深化大院大所合作 创新成果落地应用

  合肥作为“创新之都”,坚持用科技创新赋能巢湖治理。“合肥市拥有较多的大院大所,同时正在全力打造环境领域的全国技术策源地——中国环境谷,我们一直致力于将成熟的湖泊治理技术成果应用于巢湖综合治理之中,努力让科技变量成为大湖治理的增量。”罗云峰强调。

  2023年,合肥市探索开展的巢湖清淤试点工程顺利完工,正在进行科学评估;与安徽大学共建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正式运行;借助“中国环境谷”面向全国征集50余个巢湖治理应用场景需求,召开科技治巢应用场景对接会,举办第四届巢湖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峰会,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院士为巢湖综合治理建言献策。

  关于如何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罗云峰表示,合肥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续做好科学引水、系统治水、安全蓄(排)水、生态养水、高效用水、统筹管水、全民亲水、依法护水文章,确保巢湖流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巢湖水质稳定保持IV类以上、确保蓝藻持续基本无异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便可以享用到最好的生态产品。(文 刘旭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