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想到,一口大锅、几坛酱菜,便是一家中华老字号创立之初全部的家当;
更没人能想到,在百年前只做酱菜的小作坊,摇身一变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工厂……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同一个地方——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不仅如此,其产品更是漂洋过海,与世界“湘”遇。
传承百年古老手艺
在湖南人的饮食清单里,辣椒是必不可少的佐料,这也造就了湘菜鲜辣爽口的独特味道。
提起辣酱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老干妈”,但对于湖南岳阳市临湘人来说,“十三村”的辣酱菜是下饭菜首选。
“十三村”酱菜是湖南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产品。据临湘县志记载,最早可追溯至1894年,至今已有130年历史。
20世纪20年代初,临湘商人陈四海创办“十三村”酱菜作坊,历经三代传承,2007年,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在了解到“十三村”的历史文化后,彼时正在经营食品小店的李国武选择接过酱菜作坊,靠着东拼西凑借来的几千元,跨界成为“十三村”酱菜新任掌门人,将其更名为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并重新请回原工坊掌握着老技艺的员工。“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是精华,丢不得。”李国武说。
小店开张之初,本小利微,如何打开市场销路成了李国武每日思考的问题。当时,食品市场一片乱象,不少企业使用假冒不合格原料和辅料加工,以牟取暴利。“人+良心=食,做吃的,干的就是良心活。”李国武说,抵制非法食品添加剂、提升产品品质、挖掘“十三村”背后的历史印记,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不少人闻声而来,“十三村”逐渐被盘活。
近年来,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在保留传统酱菜制作技艺的同时,逐步实现工业化、智能化生产,创新“互联网+经营”模式,企业新增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并出口越南、澳大利亚等地。
“十三村”酱菜产品 摄影 曹菲
鲍鱼香菇酱、龙虾香菇酱、牛肉香菇酱……为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李国武不断研发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产品,让不同的食材和辣酱搭配,降盐提鲜,产品种类也从最初的腌制菜品扩充至如今的20余款。
延续百年的中华老字号,不仅专注于工匠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2009年,“十三村”酱菜被确定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舌尖非遗走新路
漫步在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外,不见烟囱高耸,没有机器轰鸣,厂房墙一侧爬满了积年生长的薜荔藤,园内花叶纵横,满园春色,尽显春日生机。不远处,老年摄影团的成员正在参观工厂。
“‘十三村’酱菜做工考究精细,原料收购有严格标准,选用优质蔬菜,再加入18种上好的鲜香料,进行7个月的腌制发酵,令其闻之香气四溢,品之味道醇美。”李国武介绍。
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内的地下古酱窖 摄影 谭可涵
一坛小小的酱菜,为何能延续至今?究其原因,在于酱菜的发酵。
自接手“十三村”酱菜起,李国武就坚持用地下古酱窖发酵方法制作酱菜。一排排大缸里,再普通不过的食材,在时间的酝酿中,正发生着神奇的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如魔法般变幻出百般滋味。“酱发酵变化过程虽缓慢,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但我会坚持,不让老手艺失传。”
“十三村”的酱菜不仅停留在舌尖,还引领文化新潮流。2012年,李国武将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打造成工业旅游景区,融合了历史沿革、工艺生产、建筑景观、现代厂房等,拓展“生态农业游+非遗游+研学游”旅游新业态,让非遗工坊在成为临湘市新地标的同时,也让游客充分了解“十三村”的工业历史。2022年,“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获湖南省首批非遗工坊示范点。
目前,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每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周边2万人吃上“旅游饭”,为当地村民增收200余万元。
持续挖掘老品牌潜力
除了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身份,李国武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湖南省人大代表。在今年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染有一缕酱香的建议案《打造一县一网红品牌打卡地》被李国武带至现场。
“老字号具有很高的经济、文化价值,是弥足珍贵的自主品牌。”在李国武看来,老字号既是一篇“文化故事”,也是一个“经济课题”。
老字号何以常青?经常参加展览展会的李国武,对此有自己的见解: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和制度保证。
李国武正在看自家产品 摄影 曹菲
乡村酱厂,留住的不仅是岁月的记忆,更是那份历经百年沉淀的“老味道”。李国武认为,除了做好传承和创新文章外,还要在品牌宣传上提升力度、加大强度,利用好互联网等手段讲好“十三村”品牌故事、展示“十三村”品牌形象,让更多人知道“老字号”、了解“老字号”。
历经百年传承,四代人的坚守,“十三村”酱菜出现在万千家庭的餐桌之上,“老手艺”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老味道”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而李国武的脚步不止于此,他希望“十三村”酱菜能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向世界展示湖南的特色味道。(文 曹菲 谭可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