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巢湖流域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样本
2024-04-24 09:52:01来源:安徽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4月23日,记者从安徽省巢湖管理局获悉,“安徽省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成功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

  在巢湖综合治理中,合肥着力推进巢湖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实施“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作为环巢湖十大湿地之首,十八联圩湿地位于巢湖北岸、巢湖一级支流南淝河(合肥母亲河)入湖河口旁路区域。据介绍,上世纪60年代起,因不断围湖造田,以及人口不断聚集和污染相互交织,导致十八联圩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退化严重。为此,在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中,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工程迅速启动。其中的三期工程属于巢湖流域“一湖两带八区”中环巢湖生态保护带的重要子项目,位于十八联圩中部核心区域,实施面积约4.3平方公里,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2022年7月底完工。

  十八联圩湿地三期项目坚持“生态湿地蓄洪区”总体定位,通过“内源污染分级处理技术”“生态渗滤岛技术”“栖息地与食物网构建技术”等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将项目区养殖塘等人工湿地打造为集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蓄滞、绿色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近自然湖泊、沼泽复合湿地。

  2021年,合肥市“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入围国家“十四五”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获国家补助资金20亿元。

  目前,十八联圩湿地植物种类由211种升至657种,鸟类新增14种至358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白琵鹭等纷纷来此栖息。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副局长唐勇介绍,十八联圩湿地修复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十八联圩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加,还有效提升了蓄洪能力。(安徽日报 记者 许根宏 通讯员 朱广平 洪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