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数字浙江     |      直观中国      |      长三角      |       看浙里        
《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5月1日起实施 金华在浙江率先立法保护传承发展地方戏剧
2024-04-26 10:04:5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魏炜责编:赵银平

  日前,《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满票通过,将于5月1日起实施。这是浙江省首部戏剧类地方性法规。4月25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条例》宣传贯彻会议,推动法规制度在全市落实落细。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0年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近年来,金华市从政策支持、基础建设、品牌宣传等方面,多维度、多层次支持婺剧守正创新,婺剧品牌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提升——七登央视春晚,演进五大洲59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殿堂,全市婺剧团每年下乡演出2000多场,被誉为“小剧种、唱大戏”。

《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5月1日起实施 金华在浙江率先立法保护传承发展地方戏剧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426091301

婺剧演出现场 摄影 吕婕

  “浙江省多地如温州、绍兴,正推进立法保护地方戏剧。金华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婺剧创新性发展等多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对巩固发展当前婺剧事业良好态势、加快破解传承发展现实困境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市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具有重要意义。”金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汪希燕说。

  《条例》共6章32条,从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保障监督等方面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既是一份推动婺剧繁荣发展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又是一份任务表、责任书、规划图。

  从婺剧保护传承对象上看,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并重,既包括与婺剧相关的脸谱、服装、乐器、道具等制作技艺及其载体,也包括代表性剧目、剧本曲谱、声腔音乐、表演艺术等。市政府将建立婺剧资源名录保护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婺剧具有公共文化属性,一方面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政策保障力度,以政府有形之手托举婺剧发展事业,另一方面需要依托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真正活起来、传下去。”金华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方鹰说。

  为此,《条例》规定,将婺剧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将婺剧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各地设立婺剧保护传承发展专项资金,国有院团要加强对民营院团的业务指导,同时明确每年11月3日所在周为婺剧宣传周,支持婺剧进校园活动等,着力打造政府主导、剧团共生、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生态圈。

《金华市婺剧保护传承发展条例》5月1日起实施 金华在浙江率先立法保护传承发展地方戏剧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426091305

婺剧《断桥》演出现场 摄影 吕婕

  为进一步推动婺剧“出人、出戏、出圈”,《条例》要求加强婺剧编剧、导演、舞美、音乐、表演、经营管理等各类人才培育,建立婺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制、人才引进机制,鼓励和支持婺剧院团创作精品及适合线上观演的婺剧动漫、影视作品。

  “这部所有婺剧从业者翘首以盼的地方性法规终于落地,让我们备受鼓舞、备感振奋。”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晓平说,“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精神,力争创作出更多彰显时代精神、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精品,培养出更多婺剧优秀人才,不仅坚持送戏下乡,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也要不断扩大婺剧国内外影响力,把婺剧打造成文化出海的‘金名片’。相信在法治护航下,婺剧这朵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瑰丽奇葩将绽放得更加艳丽。”

  金华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将按照《条例》要求,抓紧完善婺剧剧目生产、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生态培育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细化实化配套政策,出台工作要点,编制婺剧保护传承发展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做好婺剧文化传播、产业打造两大文章,提高婺剧活化利用、融合发展水平。

  《条例》宣传贯彻会议现场,梅花奖得主楼胜、杨霞云以及婺剧促进会代表、戏迷票友等还向金华全市716万市民发出倡议——着力宣传推广,做《条例》的传播者;对标任务职责,做《条例》的践行者;加强保护传承,做《条例》的守护者。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携手共进,加强婺剧保护传承,推动婺剧创新发展。(文 杜晓萍 吕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