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湖南新邵县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基层群众就医有了“新选择”
2024-05-07 14:15:5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佘颖慧责编:李胜兰

  收拾好家里一切后,李彩霞(化名)迎着熹微的晨光,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乘坐高铁出发,再转大巴来到邵阳市新邵县小塘镇卫生院中医馆。跋涉300里、转换交通方式,李彩霞只为消除自己多年腰椎间盘突出的困扰。

  在详细了解病史后,小塘镇卫生院副院长邹吉建议李彩霞住院治疗,并辅以中药综合调理,一个疗程(7天)后,李彩霞感觉多年的老毛病有所缓解。

乡镇中医馆“走红”  湖南新邵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动医共体试点改革_fororder_图片1

  小塘镇卫生院中医馆 摄影 李芳森

  在成立近8年的时间里,前来这个位于湘中南小镇卫生院就诊的病患遍布全省各地。

  “以前村民更信任大医院,现在我们每年的接诊量也提高不少,还会有一些外地患者前来就诊。”对于小塘镇中心卫生院的变化,邹吉掰着手指头娓娓道来,“去年馆里的诊疗量达5739人次,占全院诊疗量40%,其中外地患者约600名。”

乡镇中医馆“走红”  湖南新邵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动医共体试点改革_fororder_图片2

  患者正在接受中医理疗 摄影 李芳森

  广纳八方患者,小塘镇卫生院的“出圈”,是新邵县大力普及并规范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一个缩影。

  在新邵的16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建设有15家标准化中医馆,能提供260种以上的中药饮片和6类10项以上的中医技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已实现全覆盖,基层中医药诊疗服务量达到了医疗业务量的35%以上。

  事实上,中医馆走红新邵基层,与其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密不可分。

  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邵孙氏正骨术,便孕育于此。其倡导的“筋骨并医”“正骨先理筋”“形神并重”“期位辨治”“整体调治”理念,与“一保肢体、二恢复形体结构、三恢复功能”的临床经验,在当地中医馆广为流传。  

  四月天里,新邵县8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也正焕发生机,为中医技艺发挥疗效,提供着优质中药的支撑。目前,该县50亩以上基地82个,面积32152亩;玉竹产区种植面积发展到2.3万亩、金银花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亩、龙牙百合产区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新增中药材规模以上种植基地49个,面积达10680亩。

  好的中医技艺和中药质量,少不了优质中医人才的操作。去年,“孙燕湖南基层名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在新邵的乡镇中医馆成立,为当地提供源源不断的中医人才。

乡镇中医馆“走红”  湖南新邵发挥中医药优势推动医共体试点改革_fororder_图片3

中医师们正在讨论病情 摄影 李芳森

  “刚开始跟着孙老师看病时,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师就提醒我抓主症,久而久之对辨证论治就有体会了。跟着老师学习期间明显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一位年轻中医谈及自己的收获时感触颇深。

  为提高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效率,新邵县还组织开展传统“师带徒”“西学中”、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养实用型中医人才和中医全科医师等。

  落实《邵阳市建设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实施方案》,新邵的行动远不止如此:

  该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理事会,负责医共体的运营,搭建县域医共体信息平台投入运营;该县中医医院派遣6名中医药名医专家分赴所有乡镇卫生院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坐诊、指导,实行“一对一”中医适宜技术无缝对接指导,每月不少于1个工作日;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传帮带”;定期完成“名中医团队进基层”四个一行动,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作为该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中医龙头医院,新邵县中医院拟投资8亿元建设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占地面积137亩的新中医骨科医疗技术园,配置全新的骨科技术大楼、开放床位1000张,有望成为中医药特色鲜明的湘中骨伤科治疗县域龙头,拓展业务和群众就医环境双量齐升。目前该技术园已投资4.55亿元,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在中医服务基层群众上,新邵的步伐走得更深、更实。如今,新邵87.69%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服务,70%以上村卫生室可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全覆盖,基层中医药诊疗服务量达到了医疗业务量的35%以上,实现了“四有”(有人员、有场地、有设备、有服务)目标。

  随着新邵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深入实施,不仅让基层群众就医有了“新选择”,中医药工作也被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该县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文 李芳森 曹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