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呼和浩特式旅游”让游客身心留下来
2024-05-27 16:36:28来源:青橙融媒编辑:张国文责编:赵银平

“呼和浩特式旅游”让游客身心留下来 

  舞蹈剧场《如见》演出现场

  当前,很多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只在本地观看演出,而是“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演出经济”的杠杆效应和溢出效应凸显,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城市新流量密码。在“演出经济”大火的时代背景下,近些年来,呼和浩特不断丰富旅游体验感和增强自身品牌吸引力,着力打造“呼和浩特式旅游”,让游客身心留下来。

  体味“呼和浩特式魅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而文旅消费则是近些年来消费增长的一项重要驱动力。今年以来,呼和浩特演唱会、音乐节等热度飙升,拉动消费效果突出。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北部边疆、欧亚大陆内部,是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辐射邻近的多个省份,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需求。

  2023年,由市政府主办,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承办的2023 FEST TO GO 呼和浩特音乐节在大黑河军文化乐园震撼上演,20余组国内外知名艺人打造超燃双舞台,呈现炙热摇滚+嗨燃电音,让青春更加热烈,旨在把爱留在呼和浩特。2023年生态恼包音乐节、新华广场首届青岛啤酒音乐节、2024年新华广场跨年夜音乐节……各类演唱会、音乐节、舞台剧轮番上演,一年之内就有百余场音乐节、实景演出、音乐会、儿童剧、戏剧等连番登场,进一步印证了呼和浩特不是偏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 “让我一直难以忘记的是去年国庆节期间,在呼和浩特大召广场上演的沉浸式街景演出《昭君和亲》。那是一部从室内走上实景街头的演出,通过演员沿通顺门、塞上老街、牌楼广场‘一线三点’的方式进行了‘共融’‘和亲’‘欢腾’三幕主题演出。近一个半小时的演出,我和家人全程观看,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感受昭君和亲的过程,对‘ 昭君和亲’这个古老遥远的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是一场特别的演出,也是一场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演出,体验感真的太好了。”青岛游客马玥说。

  这个夏天,呼和浩特即将迎来一系列演唱会,各路音乐大咖齐聚一堂,为歌迷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这不仅会让呼和浩特的夜空歌声缭绕,更为呼和浩特经济发展带来活力。

  感受“呼和浩特式诚意”

  以往,说起哪个城市要举办明星演唱会,或某个城市演出资源丰富等,人们往往会羡慕那个城市的居民有幸一饱耳福和眼福。而今,这些似乎都发生了变化:若对某个城市举办的演唱会或音乐节感兴趣,或者想去看一场名角演出的京剧、相声,毫不犹豫地追随演出来一场想去就去的观演,同时“顺访”一下那座城市,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旅游方式。那么,如何在游客“顺访”过程中增加“ 亲切感”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推动文旅经济发展,让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呼和浩特十分有“诚意”,将演唱会、音乐节与文旅项目结合。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张杰演唱会期间,呼和浩特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等在全市举办系列活动,并推出优惠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呼和浩特的满满诚意。

  张杰演唱会期间,呼和浩特地铁连续两天设立单程票免票通道,以方便歌迷乘坐。呼和浩特公交开辟多条路线,运送歌迷到城市各个方向。还推出了持演唱会门票游部分景区的优惠政策,保证演唱会期间游客体验感。另外,城管、交管、市场监管、环卫、社区街道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都有序开展。

  “积极主动做好‘保姆式服务’,为外地观众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不仅能够直接拉动当地经济,打响城市知名度,还能够树立优质服务型政府的阳光形象,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乌仁塔娜表示。

  打造“呼和浩特式品牌”

  一座城市的演出市场能否持续繁荣,有赖于内外两方面的资源供给。外部的演出资源包括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以及专题性巡演,内部的演出资源则是指本土演艺队伍及其创作的文艺作品。这两方面演艺资源的有效供给都有赖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有效管理。

  除了加强演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多类型多规格演出的硬件供给之外,近些年来,呼和浩特积极打造品牌活动,提升本土创作水平,增强演艺市场的持续“造血”功能,让游客惦记呼和浩特,记住呼和浩特。

  “《如见》演出非常成功,目前全国范围内演出票已经售罄,可谓一票难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宣传部经理周祺曾表示。今年2月4日、2月5日,舞蹈剧场《如见》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也是继2013年舞剧《马可·波罗传奇》后,我市推出的作品第二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舞蹈剧场《如见》是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倾力打造的重点舞台作品,以呼和浩特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开放包容为底色,打破地域文化的局限,不囿于一时一事、一人一物、一局一域,以广阔的视野、独特的眼光、深邃的思想为创作初衷,探索现当代舞创作的全新境界,塑造国际视野的文化品牌。

  《如见》的演出话题一度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关注这样一部全新的艺术创作“新”在哪里,对呼和浩特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认识。

  内部演出资源的培育和挖掘是政府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和扶持政策,推进本土创作水平提升最好的结果。如今,呼和浩特不断增强本地演艺市场的“造血”功能,源源不断的作品供给也撑起了本地演出市场的繁荣。(记者 马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