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以热爱之名 赴青城之约
2024-06-13 16:07:07来源:呼和浩特市晚报编辑:张国文责编:赵银平

  原标题:以热爱之名 赴青城之约 “十万大学生留呼”目标任务提前完成

  自2022年呼和浩特市启动“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以来,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引人入呼、聚才兴业”为导向,在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强化服务等方面用力,推动大学生留呼就业工作提质增效。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实现大学生留呼就业10.02万人,提前完成3年“十万大学生留呼”的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门通过组织实施“就业助企”“人力资源服务促就业”“人社服务进校园”“呼包同城化发展大学生就业招聘”等系列活动,从市场就业和政策性帮扶就业“双向”发力,千方百计拓宽大学生留呼就业渠道。

  在扩大就业容量方面,人社部门强化“岗位挖潜”。会同发改、工信等部门开展“产业扩岗”行动,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制造业扩岗、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岗、发展服务业和新业态扩岗等,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拓展就业空间,提升产业吸纳就业能力。1至5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8户,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4个,带动新增就业岗位1万余个;实施“访企寻岗”行动,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学校,深入“六大产业集群”等重点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优质企业,开展用工缺口调查分析,全面汇总岗位信息,累计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36万个次;扩大事业单位引才和招聘规模,发布人才引进和公开招聘计划岗位3100个。

  在搭建供需平台方面,人社部门强化“精准对接”。充分发挥“政校企”联盟的作用,搭建校企精准对接平台。举办“百场招聘活动”:1至5月市、区两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共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洽谈活动81场,提供就业岗位11.53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4.22万人次;先后组织611家企业走进高校召开现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12万个/次;依托呼和浩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直播带岗基地开展246场线上直播带岗活动,累计4192家招聘企业参与,提供岗位4.8万个,直播观看60万人次。建设驻呼高校就业服务站:联合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在校园内建设大学生留呼就业服务站,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清单27条,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活动,提升大学生留呼就业服务的及时性和便捷度。打造高水平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全市目前共建成就业技能实训基地6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家,创业孵化基地35家。依托国家公共就业服务示范项目,在金桥“双创”示范区打造了“丁香扎根”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在和林格尔新区打造了数字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建全区首批自治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人才流入。

  在提升就业质量方面,人社部门强化“创新引领”。实施技能提升行动,面向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开展人工智能、媒体运营、网络营销等新职业、新业态培训,有效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组织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开展技能培训1.8万人次。实施创业助航行动,全市征集创业培训定点机构36家,开展创业培训3261人次,大学生创业实训8932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32万元;举办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创业创新项目系列活动,组织召开“星火燃梦 创业青城”研讨发布会,开展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呼和浩特项目征集工作。积极开展青年人才实践活动,组织531名大学生参与金桥“双创”示范区入驻等企业实习实训活动;举办大学生寒假、暑期实训见面会,邀请驻呼高校学生代表走进首府机关、园区、企业,深入了解我市城市建设、历史人文、产业发展等情况,增强大学生留呼就业意愿,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互促共进。(记者 丁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