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发现最美铁路·相约丝路高铁”网络宣传活动“发现团”走进平均海拔3000米的祁连山支脉——乌鞘岭。
“发现团”成员合照 摄影 宋佳龙
“发现团”成员跟随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武威工务段讲解员李童辉,了解了“三代”乌鞘岭隧道的发展变迁。通过实地寻访铁路人三次征服乌鞘岭的奋斗历程,“发现团”零距离感悟“高寒不畏寒、高坡不滑坡,有苦不怕苦、有难不畏难”的乌鞘岭精神,感受到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探索与不屈。
讲解员李童辉为“发现团”介绍乌鞘岭党员教育基地 摄影 张翔
“地扼东西孔道,势控河西咽喉”,乌鞘岭是古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通往长安的重要关隘,自古就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1952年10月,由新疆通往中国内地的唯一铁路运输干线——兰新铁路开工修建,正式吹响了数代铁路人不畏艰险、征服乌鞘岭的号角。
乌鞘岭隧道外景 摄影 田多伟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历经坎坷,七十年执着担当,铁路人秉承着不懈追求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凭借日益智能高效的技术,在广袤的乌鞘岭上,铸就了一座座巍峨的铁路丰碑。这些丰碑不仅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辉煌,更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持续注入中铁的智慧与力量。
如今,兰张高铁兰武段已经开通运营,构筑起一条从内地经河西走廊直达新疆的高速铁路大动脉。这一壮举极大地加强了陆桥通道与京兰通道的连接,进一步完善了甘肃省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网的布局,从而有力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文 张舒曼)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