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中流击水 “医”脉相传——记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2024-09-09 18:09:3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周雨晴责编:李胜兰

  九月的流光,催促着第40个教师节的脚步。佳节到来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教师们,都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节日礼物。

  9月8日下午,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京举行,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获评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接受表彰。

中流击水 “医”脉相传——记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_fororder_图片1  

  湖南中医药大学实景 供图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湘教育中流击水,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宣言,在今日再次得到中医学教育的生动注解;

  近半世纪“医”脉相传,师徒相授与现代教育的开展承载着知识的传递,杏林满是桃李芬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湖湘中医文化‘医德为先,心忧天下’‘思变求新,敢为人先’‘执中致和,道法自然’‘兼容并蓄,中西汇通’精神特质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了‘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仁医人’湖湘中医特色文化的三全育人模式。”面对再次获得的“国家认证”,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戴爱国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所在。

  伴随三湘四水的流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中医药文化,携着数千年的积淀与文明,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

  面向科技前沿守正统

  郭振球教授从中医“证”的物质基础实验研究,提出中医“微观辨证”研究思路;

  朱文锋教授创立证素辨证体系,袁肇凯教授开创中医诊断实验教学;

  周小青教授提出主诉辨证与计量诊断,胡志希教授参与制定中医四诊规范和气滞证诊断标准;

  彭清华教授带领“中医病证诊断创新与应用教师团队”获批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身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带头人、学校副校长的彭清华始终认为,总有一座灯塔,照亮前行之路。“恪守钱学森老先生的回信激励,坚定不移地进行中医诊断学原创性研究。”

  时间拨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前辈与钱学森有一段通信佳话,探讨中医理论现代研究。1985年3月4日,钱学森亲笔回信。

  自此,中医学院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创新,学科以培养中医科学家、教育家为目标,开拓创新。

中流击水 “医”脉相传——记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_fororder_图片2

  大医精诚 供图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中医药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谈及中医药的未来,中医诊断研究所副所长刘旺华眼神坚定,“我们牵头制定首个《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引领中医标准化发展。在中医重大疾病证候本质与防治研究方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面向科技前沿,守正方能创新。为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青春,中医学院开出了“新”的药方。

  中医学院通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开创了中医诊断实验方法学,依托全国最早中医诊断学硕士点、博士点,举办全国中医诊断师资班5次,培养出一大批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中医科学家、教育家,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0余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

  40多年历史积淀、5代学科带头人不懈努力,中医诊断学科打造出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2023年又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中医诊断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全国首批的中医诊断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构建了国家首批、第二批一流课程,同时也是国家精品课程……”细数学科建设成果,中医学院硕果累累。

  面向学生未来设课程

  师带徒,名医走下讲台带学生实操的画面在中医学院屡见不鲜。当中医学院的“徒弟”们通过中医经典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后,便踏上了从“书斋”到“药匣”的过渡过程。

  望、闻、问、切,在中医学院开设的“经典”示教门诊。徒弟们轮番上阵,扮演起“小大夫”的角色,为患者提供初步的诊断与咨询,而师父则静静地在一旁观察,适时地给予引导与示范。

中流击水 “医”脉相传——记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_fororder_图片3

  敬师亭 供图 湖南中医药大学

  国医大师熊继柏结合其40余年教育教学经验及60余年中医临床经验开创“中医临床现场教学”,自2014年至今,已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大学教师及社会一线临床医生开展78场教学培训。在青年岐黄学者谢雪姣看来,通过中医传承教育,经典知识和技艺就这样得到活态传承。

  一生传承“医”脉,退休老教师袁振仪认为,既能传承经典,又能博采众长,才会让学生在询病问疾时,对症下药。

  “学生们在临床上面对疾病时,往往存在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融会贯通能力不足的现象,信息孤岛、思维局限也普遍存在。”中医学院创新课程——《基于疾病的中西诊疗思维综合训练》创始人之一的袁振仪展示着手机里珍藏的课堂相册,心绪也跟着回到三尺讲台上。

  “第一讲的主题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中医药防治具有明显的优势的病种,为我们提供了中医与西医互补的宝贵视角。”一次课堂不到两个小时,20余名团队专家们却需要近一整年的时间来准备。“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中医的博大精深与西医的精准科学有机结合,不仅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前沿性,还要计划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吸收、运用”。

  翻阅课程精心规划的教学蓝图,几乎每篇都始于对各个器官与组织精细入微的解剖解析,又都以中医“辨证施治”和老中医临床经验收官。“沟通传统和现代,融会中医和西医”成了课程岿然不动的核心主题。

  面向社会需求开专业

  考研上岸率55%、毕业生步入社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今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毕业季,在一众雀跃的欢呼声中,多了一股新声音——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养生学专业的毕业生们。

  2019年,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首次开设中医养生学专业,迎来了52股对中医养生学充满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的新生力量。

  “人民有需要,我们就培养。”多年传道授业,中医学院党委书记钟艳深知此中关窍。“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作为满足个性化健康需求的重要板块,医养结合的中医养生学已逐渐汇入社会的主流视野,大健康产业正蓬勃发展。”

  虽是湖湘教育领域的首创之举,但身处大湖之南的中医养生学专业负责人孙贵香,不缺的便是“吃螃蟹”的勇气和决心。通过构建起“理论+实训+临床+科普”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医学院便形成了人才培养质量高、中医养生特色浓郁、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学科发展态势,并陆续主持出版亚健康系列教材30余本。

  国医大师孙光荣作为学术顾问,也让中医养生学的学科建设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中流击水 “医”脉相传——记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_fororder_图片4

  “文明 求实 继承 创新”的校训 供图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湖南中医药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具有中医亚健康学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为国内首套17项治未病与亚健康领域行业标准制定单位。

  校内学习,书海广阔,校外联合开设的中医养生学专业特色实训课程和公益活动,便成为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实战场。

  “我们专业教师团队构建了‘中医养联体’,与长沙市多个社区联合,定期带领中医养生学专业学生举办义诊及公益科普宣讲进社区活动,进行基层科普宣教。”该院目前已举办的公益科普活动累计达100余场,受益人数达35000余人次。

  理论与实践的双量齐升,让这群带着蓬勃朝气的毕业生们,自然成为行业内各单位抢手的“香饽饽”。

  面向国家倡议传文化

  九月开学季,中医学院院长邓奕辉翻开备课本,为下一节的小学课堂备课。

  中医学院的大学教授与长沙小学课堂的这番紧密联系,各中环节,在湖南开创了先河。

  2021年11月12日,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和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吉联小学(雨花区朱鸿雁校长工作室)关于“识百草,尝百味”中医药文化主题进校园的战略合作正式签约,双方就如何在小学校园内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如何让中医药文化真正“入目入脑入心”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最终达成共识。

  双方将围绕“中医药文化通识教材编著”“中医药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中医药志愿者教师招募培养”及“中医药科普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展开战略合作,在湖南尚属首例。

  “要让孩子从小在心中种下中医的种子,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邓奕辉把这一合作比喻为“播种”。“作为中医药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为祖国的下一代少年儿童做好中医药科普,是每一个中医药工作者的责任,更是一种使命。”

中流击水 “医”脉相传——记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_fororder_图片5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园风光 供图 湖南中医药大学

  遵循着“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方向引领,向内,中医学院的师生们将传承的种子播种在未来;向外,东学西渐,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也少不了中医学院的身影。

  自1973年始,湖南中医药大学便对非洲进行医疗援助,至今已走过50余年;“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为推动湖湘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平台与机遇,也为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同感打开了窗口。

  2007年,中医学院名誉院长、国医大师孙光荣制定的《医师规》,成为全国医护人员的行为指导,世界华人协会向全球华人及华人医疗机构和执业者发布《全力推广实施〈医师规〉倡议书》中英文版及孙光荣手写版影印件,在全世界华人范围内宣传推广实施。

  热情拥抱世界,湖南中医药大学与国外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医院合作,搭建国境外合作平台30余项,这些项目的开展中,不乏中医学院的身影。

  “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办医,必须坚持为国家倡议和国家战略服务,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助力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易刚强倍感欣慰的是,湖南的中医药文化,正逐渐成为世界顶流。(文 李芳森 李媛 万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