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第三届“宜礼待才”人才周活动启幕
2024-11-12 11:18:03来源:安庆日报编辑:查宛昕责编:赵滢溪

  11月9日上午的安庆会展中心,“四海宾朋”相约,“八方英才”荟萃,第三届“宜礼待才”人才周在这里盛大启幕。市委书记张祥安出席并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君毅,中石化安庆分公司党委书记刘晓华,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虞宝桃,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刘业勋,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程连政,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有关负责同志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陈鲸、杨善林、杨为民、孙丽丽,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黄双武等院士专家,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院所领导专家,国家及省有关学会领导,知名高校安庆校友会代表,安庆籍在外人才代表等500多名嘉宾应邀出席,共襄盛会、共话发展。

  张祥安在致辞中代表市四套班子,向与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安庆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近年来,安庆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锚定区域性人才强市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路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安庆坚持以诚求才、以产兴才、以情留才,用才的平台越来越广、爱才的氛围越来越浓、养才的生态越来越优。城市与人才实现了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张祥安表示,安庆有“戏”,“才”有未来。当下的安庆,正处在蓄势而发、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衷心期望广大海内外优秀人才一如既往关心安庆、支持安庆,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庆实践新篇章。我们将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厚植产业热土、营造最舒适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以真心实意的礼遇,真金白银的待遇,真招实举的措施,邀请八方英才选择安庆、创业安庆、建设安庆,让各类人才都能在安庆找到赛道、各展其才、安心工作、惬意生活。

  虞宝桃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安徽大学的根基在安庆、创业于安庆、办学成就发源于安庆。历经96年风雨,安庆和安徽大学市校始终携手共进、情谊历久弥坚。安庆不仅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好地方,更是人才追梦、筑梦、圆梦的大舞台。希望广大人才多多了解安庆、关注安庆、走进安庆,成为安庆城市“合伙人”,共塑发展新未来。安徽大学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落实市校战略合作协议,与安庆市以及兄弟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一起,强化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打造校地合作新标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作出更大贡献。

  刘业勋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长期以来,安庆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充分挖掘人才资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良好表率、展现积极作为。期待安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充分结合自身职能,支持省属高校与安庆市深化交流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共推产业发展,共育优质人才,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庆作出新的教育贡献。

  程连政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近年来,安庆充分发挥安庆籍在外人才资源优势,创新手法打法,许下“才聚安庆、宜礼相待”的重要承诺,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创造了优越条件、有力保障。希望安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安庆创新创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一如既往支持安庆人才强市建设,支持安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明月介绍了人才周活动安排。本届人才周,延用“宜礼待才,诚等您来”主题,按照“政府部门搭平台、用人单位为主体、广大人才唱主角”模式,多场景、多维度开展“1+7+N”系列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学术研讨、项目对接、成果转化的平台,促进更多优秀人才来安庆创新创业创造。

  会上,举行了省高层次人才及团队项目、“宜城精英人才”入选证书颁发仪式,年度引才成效最佳用人单位颁奖仪式,校地、校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安庆市科技副总和产业导师聘任仪式,人才创新平台揭牌仪式,全国高校安庆校友联谊会成立仪式,安庆人才强市战略顾问聘任仪式;发布了2025安庆市重点人才岗位需求清单,安庆市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对“宜城优才卡”使用场景进行了宣介;在宜高层次人才代表、在宜青年人才代表分别发言。(全媒体记者 江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