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鄂托克前旗职业中学:传承筷子舞“非遗”魅力 绘就校园文化绚丽画卷
2024-12-18 10:20:2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国文责编:魏寒冰

  “非遗”文化进校园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达成文化育人目标的关键之举。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职业中学秉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将“非遗”文化筷子舞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

鄂托克前旗职业中学:传承筷子舞“非遗”魅力 绘就校园文化绚丽画卷

“非遗”文化筷子舞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教室里,以往单调乏味的氛围因筷子舞而焕然一新,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纷纷拿起筷子,在欢快的韵律中翩翩起舞。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从最初的略显生疏,逐渐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领悟到筷子舞的精髓所在。如今,筷子舞已在学校落地生根,成为同学们珍视的宝贵财富,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切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和魅力。

  每周三、五的课间操,欢快激昂的音乐回荡在校园上空,1500余名同学人手一双筷子,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操场上。他们手中的筷子有节奏地敲击,动作刚劲有力、灵动飘逸,高高扬起的手臂,让筷子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恰似奏响激昂的乐章。他们用青春洋溢的姿态诠释着这古老的“非遗”舞蹈,在欢快地跳跃中绽放出无与伦比的魅力。这种传承方式不仅丰富了课间活动内容,更让“非遗”文化深深扎根于校园的每一寸土地。

  筷子舞为学生赋予别具一格的技能。曾经,学生们的技能学习范围大多局限于专业课程相关领域,而如今筷子舞的引入打破了这种局限。在课间或者社团活动中,随处可见学生们手持筷子尽情舞动的身影。他们跟随节奏,或轻盈地轻敲,或有力地重打,手中的筷子与身体配合得相得益彰。这一技能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更让他们在传承“非遗”文化中收获了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机械专业还是服务专业的学生,都能在筷子舞中展现出蓬勃的活力与满满的自信,在中职学习生涯中留下一份独特而珍贵的文化印记。

  在校园文化愈发多元的时代,筷子舞已然成为鄂托克前旗职业中学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线,为校园注入了浓郁醇厚的文化气息,它让师生们在欢快的舞动中与“非遗”亲密接触,使古老的文化在校园这片肥沃的土壤中萌发出新的生机,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一代打下坚实根基。(文/图 娜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