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5日讯(记者 陆遥 沈听雨)赏灯会、逛庙会、打年糕……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全省各地弘扬春节文化,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文旅消费,乙巳春节旅游市场年味十足、繁荣有序,打响蛇年旅游第一枪。
据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统计,1月28日至2月4日,浙江省累计全域旅游人数3567.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下同)同比增长10.9%,比2019年同期增长29.2%。其中,接待过夜游客2132.2万人次,同比增长6.9%,比2019年同期增长6.1%。日均全域旅游人数1247.9万人次,同比增长11.6%,比2019年同期增长15.4%。全域旅游综合收入519亿元,同比增长11.8%,比2019年同期增长26.6%。游客人均花费1455元,同比增长0.8%,创假日旅游抽样调查以来(2021年)历史同期最高。根据飞猪旅行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来浙旅游交易额排名全国第二。
春节期间,全省245家4A及以上旅游景区累计到访3145.8万人次,同比增长1.1%,比2019年同期增长20.2%。日均到访人数前三的旅游景区是: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温州市楠溪江风景区、杭州市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
热闹,从白天一直持续到晚上。据统计,全省49家省级以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到访人数1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4.8%,比2019年同期增长30.8%。
非遗民俗引客来。2月4日19时,一场红红火火的浦江板凳龙表演在之江文化中心广场上演,数十人的舞龙队伍绕场一周,时而翻腾,时而甩尾,格外精彩。这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组织的春节系列活动,吸引许多市民游客前来观看。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假期,非遗民俗游成为众多游客“别是一番年味在途中”的不二之选。
浙江各地充分挖掘民俗特色,举办了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的年俗活动,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共度极具特色的“非遗中国年”。全省推出10条“年俗非遗游”新春主题线路,组织非遗馆里过大年、点亮中国灯、赶个年味集、年画进万家等非遗活动390场,滚灯、打铁花、飞天火壶、舞龙舞狮、庙会、灯会、皮影戏等非遗活动大放异彩,非遗市集热闹非凡。我省推出“浙里逛市集”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文旅市集150余场,打造兼具传统烟火气和现代时尚范儿的特色文旅市集品牌。在“衢州味道南孔市集”新春专场,浓厚的年味、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新的活动形式,被大家点赞。春节假期,“南孔市集”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超10.8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超300万元。
大戏大展热度高。央视蛇年春晚舞台上,我省共有80人参与6个节目的演出,涵盖小品、戏曲、歌曲、舞蹈等品类,参演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浙江卫视连续三年推出越剧春晚,为全国观众精心打造一场春节艺术文化盛会。其中,越剧《我的大观园》电视首播,既古典又时尚,掀起青春越剧新风潮。绍兴越剧小镇举办“越剧中国年”系列活动,每日开展各类表演20余场次。我省各地积极迭代旅游演艺产品,打造沉浸式视听与互动体验的新模式,温州瓯海“梧田欢乐大马戏”更新升级,融入车技、厨技、舞技等元素,假期带动梧田老街客流超65万人次。全省文博系统精心策划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独特的文化魅力。如宁波博物馆的《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展览持续火爆,观展人数超6.5万人次,带动馆内文旅消费增长38%。春节假期,全省55家重点文博场馆累计到访人数143.7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14.3%。
假期里,浙江各大影院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少热门场次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国漫风采,《唐探1900》的家国情怀,《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的神话世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武侠风范,《熊出没·重启未来》的童真童趣,《蛟龙行动》的惊心动魄,2025年春节档影片题材多元、类型丰富,市场关注度再创新高。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17时,今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90亿元,影史纪录持续刷新中。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春节假日期间,全省总票房已超6.5亿元。“从大年初一开始,不论是影院上座率还是观影人次都高于往年,每天下午和晚间时段,热门影片还出现场次满员的情况,连影院角落位置都会被买走。”许多影院经理表示,针对这一火爆观影潮,各地纷纷推出了“浙里看电影 欢乐过大年”活动,包括发放电影消费券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