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科创、人才两手抓 湖南娄底这场大会看点足
2025-02-07 16:15:0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周雨晴责编:尹红燕

  2月6日,湖南娄底经开区“材料谷”人才与科创大会召开。会上,9家优秀企业和21名优秀人才受到表彰,共兑现奖励2000万元。同时,大会发布了“人才与科创新政20条”,明确了多项激励措施,如对新引进的关键技术核心人才及团队给予200万元项目资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奖励100万元等。

科创、人才两手抓 湖南娄底这场大会看点足

优秀企业和优秀人才受表彰 摄影 肖鹄

  为打造湖南省人才副中心城市,娄底市于2022年推出了36条人才政策举措,涵盖高端人才引领、青年人才储备、技能人才支撑等多个方面。娄底经开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了20条具体措施,旨在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将人才的“引育用留”贯穿产业发展各环节。

科创、人才两手抓 湖南娄底这场大会看点足

人才发力,创新引领,VAMA等优秀企业崛起 摄影 刘强

  向高攀登,“科创能级”持续提升

  娄底经开区2024年经济发展稳步向好,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是关键。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娄底经开区展现出了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其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8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税收达到65.98亿元,同比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7870万美元,增长更是高达1173%。在全球经济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娄底经开区经济发展能够稳步向好,究竟做对了什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以‘人才强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园区科技创新水平。”娄底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肖雄杰道出关键之一。

  一批有志之士纷纷投身娄底经开区,他们瞄准行业前沿,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成功开发出PE膜和PET膜等核心材料,打破了国外感光干膜技术的垄断地位,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感光干膜智能化单体制造工厂;

  突破国外挖机油缸的设计理念,研制创新型缓冲结构,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推动中国挖掘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电池连接及电控技术等安全性难题,首次将电子陶瓷运用于新能源直流高压领域;

  牵头制订复合钢筋国家标准,并率先研发出双金属复合材料,抢占百亿级新赛道;

  电建大军足迹遍布国内31个省份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娄底经开区研发人才不断集聚、“科创能级”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项目星罗棋布,处处焕发着科技创新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科创、人才两手抓 湖南娄底这场大会看点足

娄底市材料谷科创中心展厅 摄影 周婷婷

  向新而行,产业链创新链加速融合

  娄底素有“中国陶瓷之乡”称号,先进陶瓷产业是娄底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细分领域的产品驰名全球。

  位于娄底经开区的娄底市材料谷科创中心正筹备挂牌运营,将通过配置研发、小试、中试、小规模试制等科研设备,吸引国内外相关材料领域的研发团队在娄底开展研发试制和小规模生产,同时着重提升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先进陶瓷行业技术研发转化中心。

  这是娄底经开区对接产业需求、强化自主创新的缩影。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娄底经开区交出一张亮眼的答卷:成立3家国家级科研平台、53家省级创新平台,涌现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企业。

  “园区科创氛围浓厚,汇聚众多才智,对公司的发展十分有利,许多青年才俊成为了企业的骨干。”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VAMA)首席技术官李翔说。近3年来,该公司产销量年均增长40%以上。

  向优跃升,构建人才“引育用留”体系

  产业集群对人才有天然的吸引力,同时,人才的流入能让产业集群“如虎添翼”。娄底经开区的产业格局让人才有了用武之地。

  截至2024年底,娄底经开区已引进各类人才18000余名,博士科研团队20支。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210人、硕士520人、研发人员3710人、高技能人才5000余人。

  精准施策引才、科学谋划育才、培育产业用才、优化环境留才……娄底经开区充分发挥区党工委对人才工作的统筹作用,完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产业、人社、经济合作局等部门各司其职,企业广泛参与的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体系。

  同时,娄底经开区出台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对新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产业领军人才,在市级奖励基础上,再给予最多30万元补助,对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及团队可采取“一事一议”“即来即议”方式,给予项目资助。

  此外,娄底经开区支持园区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支持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本地高校开办“订单班”,实施万名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薄板深加工、汽车、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相关技能人才。

  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娄底经开区技术能手”评选等活动,培养“工匠”队伍,在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探索建立领导定点联系高端人才服务和驻企人才专员服务制度,为人才提供贴心服务,解决“关键小事”;

  每年投资数千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兴建人才公寓,为园区人才“筑家”……“把最好的地块留给企业,把最好的风景留给人才,把最好的服务留给科研机构”,已成为娄底经开区的共识。

  肖雄杰介绍,娄底经开区全面升级人才和科技创新政策,构建“1+X+N”科创平台体系,致力形成以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科技创新生态。(文 李中声 邹娜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