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饭碗”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愿景。内蒙古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重点做好“以实施就业促进行动为重点,办好民生实事”等11个方面工作。
全区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内蒙古自治区两会精神,大家表示要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织密就业保障网,搭建服务平台,深挖就业潜能,全力办好稳就业促就业的民生实事。
以更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
作为一年一度的求职用工“重头戏”,连日来,“春风行动”在全区各地火热进行,2万多家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10万个。
全区各地人社部门通过多频次、小规模、赶集式、分行业、分岗位等特色鲜明的招聘服务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供需高效对接。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文钢说:“全区各级人社部门以就业促进行动为牵引,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为重点,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产业带动就业能力,挖掘更多就业岗位,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广泛征集发布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建立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健全完善与自治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培训机制,不断优化公共服务,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促进就业供需高效对接,通过解决‘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的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让广大劳动者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中之重。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于荣娟表示,接下来将在深入推进“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等活动基础上,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了解重点产业行业用人需求,深入推进“万企进校园”等专项行动,高频次举办分行业、分层次、跨地区招聘活动,进一步挖掘毕业生岗位资源。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等活动,引导更多毕业生留内蒙古、回内蒙古就业。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做好困难群体帮扶。持续优化“内蒙古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功能,为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精准有效推送就业政策、资讯、岗位信息等,推动毕业生更快更好就业。
“今年我们聚焦‘六个行动’细化了27项具体举措,5项是围绕就业促进行动,力争为30万人次职工提供就业服务,其中实名制服务职工3万人次以上。”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慧宇表示,通过开展“工会帮就业”行动,为转岗待岗职工、农牧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充分利用职工之家APP就业帮扶云等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全年常态化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开展跨区域就业创业协作系列活动,持续擦亮“京津冀蒙工会跨区域促就业创业”等服务品牌;全力打造“蒙工职创”创业服务品牌,为有创新创业能力和意愿的职工提供指导服务;持续支持各级工会开展家政养老、仓储物流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
稳就业与促发展同频共振
“去年做杂粮煎饼净赚10万多元。今年我要继续依靠妇联,再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姐妹就业。”在赤峰林西县“老三区”杂粮煎饼合作社,张静感激地说,妇联不仅帮我创业就业,更给予我人生未来和希望。
张静曾是一名无业农村妇女,在妇联的创业就业行动帮助下,掌握技能干起杂粮煎饼,还做成了致富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芳说:“我们将全力推动助企就业行动, 推动‘北疆巾慧’妇女创业就业品牌走上全国市场,把妇女巧手致富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培养产业‘带头人’,发挥好产业协会、行业联盟作用,深化人才培训,完善保障激励机制,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品牌打造、产品推广等关键环节,全方位提升妇女就业创业手工特色产业竞争力,搭建更广阔销售平台,让北彊巾帼妇字号产品飞入千家万户,也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妇女增收致富,为弘扬北疆文化、促进产业发展贡献北疆巾帼智慧和力量。”
当前,全区各相关部门正通过实打实的政策举措为稳就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席振宙说:“自治区残联将推动出台自治区残疾人就业办法,加强残疾人就业权益法制保障;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有关政策,推动出台新一期自治区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分层分类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奖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引导社会用人单位释放更多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加大就业援助力度,落实就业援助政策,持续做好2025年高校残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推动落实我区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
内蒙古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就业创业处处长孙平表示,退役军人事务厅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开展退役军人就业促进专项行动,构体系搭平台拓渠道,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充分就业。二是推进内蒙古退役军人产业学院建设,开发一批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符合退役军人特点的学历提升专业和技能培训项目,培养一批同时具备学历、技能、创新能力的退役军人人才,选树一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典型。三是大力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区建设,全面落实退役军人创业贷工作有关要求,强化退役军人创业互助协作平台建设。四是用好国家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推动自治区支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政策出台,更好激发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活力。(记者 梅刚 赵曦 刘志贤 李存霞 于欣莉 马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