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天水市教育系统利用丰厚的人文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空间,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教育铸魂工程 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
天水市整合域内75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19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发15条“红色研学”线路,教育系统与驻市高校联动,建立“基地+学校”协作机制,2024全年开展主题研学超92场,覆盖121个学校4.1万余人次。
2024年9月,天水武山红军小学组织学校师生身着红军服,参观红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少先队举行主题队会、参与模拟长征活动等,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红色教育课堂从“字面观”走向“地面观”。该校还把红色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12个少先中队用长征路线途中的12个历史事件和重要节点命名,大课间师生同跳自主编配的《红星闪闪放光彩》等红色校园集体操,每周背诵一首红色诗词,用红色教育点亮了少年儿童的信仰之灯。
据了解,2024年各学校依托区域内红色研学基地,开展1到2次红色研学活动,每次红色研学活动做到有主题、有方案、有内容、有总结,让红色教育基地变成了学生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好的“活”教材,真正让红色资源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学生内心。
探索红色资源“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互动模式,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也是2024年天水市教育系统开展红色教育的特色之一。天水市博物馆和学校共同开发红色教育实践课程20多节,接待上万名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还为市内中小学培训小小义务讲解员10人。
讲解员为学生讲授红色故事
劳动教育深耕计划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天水市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从而讲活新时代社会实践教育故事。
全市累计建成18个市级、1个省级劳动实践基地,形成“校内责任田+校外产业园”双轮驱动模式。其中,平南中学开发《浆水菜腌制》等课程,实施班级“责任田”全周期管理,建立劳动评价体系,年评选“劳动之星”超200人次;武山县滩歌初中打造“种植——烹饪”全流程劳动链,学生全程参与蔬菜种植,并在食堂举办“丰收宴”实践烹饪技能;龙园小学建设“智慧农场”实践区,学生通过手机终端远程管理温室大棚,实现环境监测、智能灌溉等数字化操作。全市依托大樱桃、花椒等支柱产业,开发“劳动+农技”“劳动+电商”等特色课程,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在“陇原工匠”指导下开展生产实践,年培养劳动技能认证学生超3000人。
学生在菜地参与劳动
研学旅行提质行动 打造文化浸润新范式
2024年,天水市教育局按照“去哪里、怎么走、学什么”的思路,紧紧围绕传承弘扬“五大文化”这一主题,充分体现“五大文化+红色文化+科普成果+自然生态”的全要素、新成果、高品位,不断强化场域的匹配度,打磨课程的精准度、追求体验的适切度、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度,从而提升研学旅行的品质。
围绕“五大文化+红色+生态”主线,天水市构建寒暑假专题、传统节日、学期周末三类课程模块。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开展“法治研学”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检察院、公安分局等实践场域;天水市一中的《古巷道考实调查》项目,组织参与研学学生完成98条巷道文化溯源,提出文保建议12项,获评省级优秀研学案例;秦安县西川镇小学在大地湾遗址开展“彩陶文明解码”项目,通过采集陶片、陶艺工坊实践、跨学科问题探究等方式,完成了《彩陶纹样与旱作农业关联性研究》等17项成果,该模式推动短期研学向中长期课题延伸,学生通过文献考据、民俗调研等方式持续深化相关学科认知;麦积区推行“研学+智慧农业”开展物联网种植实践;甘谷县实施“研学+脱贫攻坚”走进乡村振兴示范村活动;天水博物馆开发《竹木春秋》《墨拓传情》等传统文化体验课,年服务学生超8000人次。全市形成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社会认知三位一体的研学格局。
学生参加研学活动
2024年以来,天水市教育系统实现三大突破:红色教育链覆盖率提升至93%,劳动实践课时达标率100%,研学课程校本化开发率达78%,3项实践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通过红色铸魂、劳动砺志、研学赋能的三维重构,天水市正探索形成西部地区素质教育改革的特色路径(文/图 闫锁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