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消息,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增加草原植被盖度、促进牧草返青、提高天然草原草产量,呼伦贝尔市9329万亩草原将从4月10日开始进入为期45天的休牧期,实行季节性休牧措施。
走进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白音布日德嘎查牧民塔丽娅家的羊棚,仿若踏入了一个萌趣世界,300多只刚出生的小羊羔,毛色洁白如雪,不时发出“咩咩”的稚嫩叫声,非常可爱。
棚舍集中饲养的羊 供图 呼伦贝尔市林草局
塔丽娅介绍,2024年,她家对养殖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升级,在原来的800平方米棚圈的基础上,新搭建了两座1000平方米的阳光棚,改善牲畜生活条件,科学饲养。今年2月,虽然陈巴尔虎旗的天气仍在零下三十几度,但她家已经开始接早春羔了,有了温暖、安全的庇护所,小羔仔成活率达到了100%。
牧民正在为集中饲养的羊喂料 供图 呼伦贝尔市林草局
在做好畜牧业生产的基础上,塔丽娅还经营着阿茹贡牧场。在自家13222亩草场的基础上,又租赁了10500亩草场。家中牲畜已发展到2100多只羊、80多头牛和20多匹马。秉持着科学养殖的理念,2024年起,塔丽娅试用全日粮饲喂方式,在锐减饲草料用量的同时,落实草畜平衡和畜牧业转型的政策要求,采取“家庭牧场+舍饲半舍饲”发展模式,由传统养殖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型,提高养殖效率,有效避免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实现草原生态改善和增收的双赢。
2024年呼伦贝尔天然草原草产量1876.25万吨,草原生产力125.7公斤/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76.38%,草群高度36.78厘米。今年,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协同发展,高质量落实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在全面实现人草畜平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牧区现代化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呼伦贝尔市印发了《系统解决草原过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通过打造现代化畜牧业生产链、锻造集成化畜牧业产业链、塑造高效化畜牧业监管链,达到牧民降本增收和草原生态恢复双赢。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河镇永丰嘎查,牧民张凯正带领工人们改造自家标准化牲畜棚圈。棚圈内,新安装的全自动饲喂系统和恒温饮水装置正在调试,为即将到来的休牧期做足准备。张凯家承包着千余亩草场,过去以传统放牧为主,今年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计划通过扩大舍饲规模和改良牲畜品种实现绿色转型。
针对传统放牧对草场的过度依赖,张凯在旗畜牧局指导下制定了“舍饲+轮牧”新模式。休牧期间,他计划将基础母畜全部转入舍饲圈舍,通过科学配比饲料保障繁殖率力争三年内实现种群改良。
近年来,鄂温克族自治旗大力推广生态畜牧业,永丰嘎查作为试点嘎查率先行动。张凯不仅自己转型,还牵头成立了“草原生态牧业合作社”,带动12户牧民共同投资建设现代化棚圈,共享疫病防治技术和优质种源。这种集约化生产模式预计可使单位草场承载牲畜量提升40%,而植被恢复周期缩短30%。
“我家养了50头牛,100只羊,我通过朋友圈也看到了春季休牧公告,并且嘎查的人也来我家里讲解春季休牧期的注意事项和休牧的重要性,养牛羊是我家的重要经济来源,草原好了,牛就壮了,只有保护好草原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畜牧业。”
阿木吉日嘎拉是新巴尔虎左旗新宝力格苏木贡诺尔嘎查牧民,他家里养了50牛,100只羊,每年春季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今年他积极响应草畜平衡、禁牧和休牧规定和政府的号召,落实科学养畜、合理放牧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奏响了以优养畜的富民新“牧歌”。
春意渐浓,新巴尔虎右旗3128.67万亩草原将于4月10日起全面进入休牧阶段,为草原生态的恢复与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针对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全面打响草原过牧治理攻坚战,将“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作为市委重点改革课题,以“三变”“三位一体”为抓手,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生态化、集约化转型升级。
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充分紧抓国家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充分利用好政策、资金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方式转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以赴推动全市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全国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呼伦贝尔经验”,助力国家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文 张梁诚 时光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