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呼和浩特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2025-03-28 17:14:49来源:内蒙古日报编辑:乌日娜责编:魏寒冰

  “我们成功转让7项技术成果,技术交易额高达1510.67万元,还获得148.6万元的后补助资金。这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激励,更是对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的充分肯定。”3月19日,内蒙古科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电数据)总裁曹玲表示。

  科电数据作为本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其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已拥有近200项自主研发软件著作权和30项授权专利,并承担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重大科技项目。

  科电数据的发展成果,正是呼和浩特市积极营造创新生态的一个缩影。

  前不久,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等85家企业,共获1743.8万元技术交易后补助支持。众多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收获,彰显出呼和浩特市创新环境的日益优化。

  呼和浩特市凭借其区位及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成功构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形成民营经济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而这一创新生态,又为像科电数据这样的企业提供了茁壮成长的土壤。

  聚焦“乔木层”  打造创新“硬环境”

  乔木层处于森林最上层,由乔木树冠构成,直接展现森林外貌。在呼和浩特市的创新生态里,“乔木层”代表着核心的政策与重大项目,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

  为加速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六个行动”,围绕产业布局谋划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科技强市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研发经费年增量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驻呼高校院所、规上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科技经费支持。为确保激励政策的有效落实,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与统计局联合制定了《呼和浩特市科技强市实施细则》。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相继推出《呼和浩特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呼和浩特市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10条》《呼和浩特市人才强市25条》等多项举措,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堵点,形成 “企业出题、政府选题、高校解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打分”的良性循环,厚植创新土壤。

  在此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双倍增双提升”行动,推动呼和浩特在科技赛道加速奔跑,不断迈向新高度。目前已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2家,数量均居全区首位。

  良好的“乔木层”环境,吸引着更多企业投身创新,也为“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灌木层”  当好贴心“服务员”

  灌木层在森林中位于乔木层与草本层之间,具有丰富植物层次、连接上下生物系统作用。在呼和浩特市的创新生态中,“灌木层”象征着各类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落地的关键环节。

  呼和浩特市以科技“突围”工程为突破口,通过实施市级科技“突围”项目,成功吸引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团队、西安交通大学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等10个高层次专家团队。

  今年,呼和浩特市聚焦前沿领域,立项10个科技“突围”项目,涵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多个方向,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耦合、碳基与硅基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新型储能、生物疫苗与新药创制等关键点位,集中力量科研攻关。

  在此过程中,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与市场深度融合,汇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智慧力量,共克技术难题,激活产业“新赛道”,为民营经济注入活力,激发市场创新潜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

  现在,“蒙科聚”平台用户达2.2万个,技术经理人数量全区第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总数37家,占全区47%。

  截至目前,已登记技术合同216项,合同成交额2.74亿元,同比增长81.89%,居全区首位;科技服务业增加值208.72亿元,同比增长52.6%。

  “灌木层”的繁荣,为“草本层”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深耕“草本层”  培育创新“好气候”

  草本层位于热带雨林最底层,具有保持水土、储存养分功能,是系统循环运转的重要基础,主要涵盖科技创新平台与载体。

  在呼和浩特市的创新生态中,“草本层”是创新生态的根基所在。

  近年来,呼和浩特围绕“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六个区域中心”,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

  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取得实质进展;国家大学科技园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国家乳创中心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与123家上下游企业紧密链接,实现10项国际领先创新成果产业化;国家草创中心被纳入科技部优先布局领域,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其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在“三北”防沙治沙工程中示范应用……“一区一园多平台”建设如火如荼,承载力不断增强。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构建900余个涵盖多个层级的创新平台,其中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达593家,较2021年增长56%。这些平台形成全面覆盖、层次分明的网络体系,为城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草本层”的稳固发展,为“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持续向上生长提供坚实支撑。

  通过全方位打造创新生态,呼和浩特市已初见成效。2024年,“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9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92.43亿元,较2021年增长25.6%。

  这片北疆创新沃土正展现出“乔木擎天、灌木繁茂、草本蓬勃”的生态活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张云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