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酿新章
——长乐甜酒的非遗技艺与产业化融合发展之路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汨罗江北岸,汨罗市长乐镇照壁巷的麻石古街上,青砖灰瓦间飘荡着清甜香气。
循香而入,一座砖石上刻有“大清道光十八年”字样的老宅内,省级非遗“长乐甜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熊湘和正弓着腰,将一筐浸透的糯米倒入木甑。
古巷深处,匠心传承“甜蜜”技艺
“七分米,三分水,水干饭就熟。”熊湘和口中念念有词,不时调节火候。蒸汽升腾间,米香与天井洒下的光线交织。他身后,陶缸、木甑、篾箩等古法器具依次排开,每一件都浸润着岁月的包浆。
年过七旬的他,12岁便跟随母亲学习甜酒酿造。半个多世纪的与米为伴,让他双手布满老茧,也让这门技艺沉淀得愈发纯粹。
细节至微,方成绝味。长乐甜酒的细节之美,藏在每一粒糯米与每一滴井水中。
熊湘和坚持选用本地特产的“三粒寸”桂花糯米,颗粒饱满如珠玉;酿酒用水则取自深井,矿物质丰富,清冽甘甜。
浸米、蒸煮、解淘、拌曲、装坛、发酵……10道工序环环相扣,全凭经验与手感。
“解淘要用‘阴阳水’,开水兑冷水,降温快,米粒更滑爽。”水汽氤氲中,熊湘和将蒸好的糯米倒入木盆,用手快速翻动,眯眼观察米粒状态。
温度适宜后,他取出酒曲均匀撒入米中:“酒曲是甜酒的‘魂’,要用曲花、芝麻花等植物发酵制作,更显长乐古法甜酒的风味。”
不止坚守,更重传承。“长乐甜酒古法酿造师”被认定为2023年度湖南省特色劳务品牌,熊湘和积极参与长乐镇甜酒协会“传帮带”工作,免费收带学徒,还担任协会与3家技校的培训讲师,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甜酒制作技艺的手艺人。
老字号“出圈”,酿出亿元富民产业
距麻石古街3公里,长乐甜酒产业园奏出现代产业与非遗酿造技艺的交响。
2022年,年产3万吨的汨罗甜酒产业园开园。
为破解手工生产的品质波动难题,汨罗市推动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长乐甜酒》地方标准,从原料到工艺全面规范,让老技艺接轨新标准——
“冻干甜酒”“易拉罐即饮品”等产学研合作催生出新产品,破解甜酒保质与运输难题;湖南长乐金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抖音直播,推动甜酒“触网”发往全国各地;湖南誉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即食甜酒登陆菲律宾700余家商超,海外订单不断;长乐镇街头,甜酒制作或售卖门店密集,“汨制配方”甜酒奶茶成年轻人新宠……
近年来,汨罗市大力传承长乐甜酒酿造技艺和文化,不断培育市场主体,壮大甜酒产业,拓展产业链条。从一粒种子抓起,长乐镇打造1.2万亩“三粒寸”糯稻示范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
目前,长乐镇300余家传统作坊与现代化生产企业并驾齐驱,年产值突破8亿元,带动就业8000余人,长乐甜酒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华老字号等称号。
一碗长乐甜酒,不仅承载着千年技艺的温度,更酿出乡村振兴的甘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